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所示为1938年张乐平所作的抗战漫画。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抗战已经进入反攻阶段B.国共两党合作抗战业已实现
C.团结抗战受到时人关注D.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8年4月初,国民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规定战时经济以军事为中心,政府管理进出口货物,实施物品平价制度;通过《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明确供应前方作战物资是当前生产事业的第一任务。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规定抗战时期实施“统制经济”。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B.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C.国民政府坚持持久防御作战D.日本开始推行全面侵华战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抗日战争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以农抗会和妇抗会等群众组织为基础的现代行政体系在敌后根据地出现,并成为乡村社会新的权力中心,在此基础上,1941年前后地方政权建设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这一现象(     
A.影响了中国传统乡村面貌和发展方向B.成为中国共产党地方政权建设的开始
C.体现了新的乡村政权建设在全国展开D.推动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
2023-02-06更新 | 81次组卷 | 64卷引用:河南省通许县丽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于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有学者这样论述道:“这是战争开始以来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多的一次战役。在会战后的一段时间内,中日双方的战事也相对沉寂。”该学者论述的这次会战(     
A.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C.以空间换时间将日本拖入持久战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6 . 1932年上半年,国民党高级官员胡汉民以“抗日、倒蒋、剿共”为其政治主张领导西南地区势力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抗,并提出“惟有对日抗战,是我们的生路。假如政府不抗战,那我们便说,惟有推翻不抗战的政府”。据此可知,胡汉民
A.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B.为国民大革命作舆论宣传
C.维护各派军阀的利益D.调整政策以适应时局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行的,想要在两个革命中间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是“走不通”的。毛泽东的这一论述
A.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B.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明确强调了中国革命的性质D.推动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1940年,在政权的人员分配方面,毛泽东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一变化旨在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B.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1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 人。

——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社会治理的特点。

材料二1940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应规定为实行共产党员占三万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就是“三三制”政权制度。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18岁的赘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编自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三制政做出合理解释。
10 . 1942-1945年,中国远征军40万人先后两次入缅作战,最终改变了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战争格局。如在1942年4月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将军率领新38师,歼敌1 200人,解救7 000余名英军和5 0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最终帮助英美军队取得了对日胜利。 这体现了(     )
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合B.抗战胜利的根源在于盟国对华的支援
C.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党外合作D.入缅作战促使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