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4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下发《各抗日根据地劳动政策的初步指示》。该指示要求从全局出发科学制定工资标准,凡农业、手工业、店员工资,“不宜过高和过苛”,“不高于公营工厂工资待遇”,工人伤亡抚恤“不能超过抗日阵亡将士之抚恤,否则将影响部队”。该要求(     
A.落实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B.促进了百团大战的发动
C.凸显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D.契合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7日内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4年7月,《山东省县儿童团团章草案》规定:“凡年在七岁至十五岁的抗日儿童,不分男女,不分穷富,自动报名参加儿童团,遵守本团团章,服从本团领导,过本团生活者,都可当本团团员。”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山东的儿童团员,发展到一百余万人”。这反映出当时山东根据地(     
A.社会民众政治觉悟提升B.党的组织建设日益健全
C.民族革命参与阶层广泛D.社会治理主体完成重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是版画家黄山定1940年绘制的版画《代耕队帮助抗属春耕》,代耕队的成员主要是乡村政府组织的村民。这一版画反映的内容(       

A.利于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B.确保了根据地的物资供应
C.粉碎了日寇经济封锁企图D.彰显了敌后军民团结互助
4 . 二战期间,当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时,中国军队却取得了对日作战的胜利,引起世界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胜利,全赖华军大捷”;英国媒体也称“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中国上空之云彩光辉夺目”。此战应为(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百团大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01—1911年涌现出的女子结社与团体多达四十余个,多数团体既热衷于妇女解放也热衷于政治斗争。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分别确立了妇女运动方针,妇女运动被纳入了国民革命的轨道。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妇女团体,这些团体担当了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据此可知(     
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对个人产生较大影响
B.新文化运动促进妇女解放等口号的提出
C.中国妇女运动坚持与政治斗争紧密相连
D.“癸卯学制”的实施解放了妇女的思想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6月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41年7月7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颁布了《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草案),以后又相继颁布了关于女子财产继承权的指示。妇女婚姻自由和财产继承权得到了法律的保护,还实行妇女陪审制度。这些措施意在(     
A.保护妇女婚姻自由B.争取妇女参与抗战
C.促进妇女思想解放D.提升妇女社会地位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吉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抗战爆发后,史学家钱穆说,当知甲午一役,仅为中日两邦开始斗争之第一幕,故绝不当竟目日本为胜者,中国为败者。故凡一历史事件,莫不有其相当之持续性,而其间复有积极消极之分。积极者,乃历史大流之主潮,消极者,此历史大流之漩袱,更有泡沫浪花。由此可知,该学者意在(     
A.探究甲午战争影响的深远性B.强调抗战最终胜利的必然性
C.揭示历史发展变化的持续性D.承认中日和平共处的合理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41年创刊于上海的《时代杂志》,在创刊后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刊登了大量反映苏联人民工作、战斗、生活的文章和音乐。下表为《时代杂志》译介的苏联歌曲统计表。这些歌曲的译介(       
海鸥苏麗珂粉碎敌人亲爱的城市哪一个知道他斯大林空军进行曲
进军卡玖沙近卫兵歌神圣的战争十月革命的星我们是谦恭的人民
情歌劝酒歌我们自豪斯大林之歌射击队进行曲我们作战怀着光荣
送行五水手战士灵前嗳,多么好!坦克手进行曲莫斯科,我向你宣誓
等着我1勇士歌祖国万岁嗳,唱得响些史大林格勒之歌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等着我2侦察兵俄罗斯的心快乐的红海军苏维埃英雄无双布乔纳,我们与你同在
好男儿祖国歌列宁格勒歌进军!进军!我们的第一义务再见,亲爱的家乡和故城!
红海军步兵战歌炮兵进行曲两个马克西姆予打击者以打击
A.打破了日军对沦陷区的舆论控制B.有利于激发国民抗战爱国热情
C.适应了反法西斯同盟宣传的需要D.有助于人们了解苏军战场态势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县一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记忆中的近代日本侵华战争]

材料一:甲午之战,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败给了被称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暴露出中国一系列的弊病和问题。在这次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之中,日本举国动员打了一场全面的战争。且不提身处战场之外的中国国民对甲午战事几乎一无所知,就连那些身负重任的封疆大吏,大多“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更有甚者,甲午战争期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中国官员致书日本,要求将被俘虏战舰“广丙”归还,理由是该舰属于广东水师,而广东水师与这次战役无关。正因如此,梁启超在甲午战后曾经痛心疾首的说“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

——摘编自刘彦伯《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历史嬗变》

材料二: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和甲午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提取和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至少选择两个方面),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0年11月,国民政府完全停发中共方面的抗日军饷,对海外华侨和后方进步人士的捐款也停止向边区汇兑。这样,外援断绝,边区财政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在严峻的情势下,党中央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一举措(     
A.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促使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巩固了抗日民主联合政府D.坚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决心
2024-06-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