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南岛与大陆北隔琼州海峡,海峡宽1127海里。1950年国民党海南守军为薛岳部,计陆军5个军,海军舰船约50艘,空军飞机约45架,总兵力约10万人。人民解放军10万余人,及岛上以五指山为中心的琼崖纵队1.5万人,由四野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指挥。3月渡海作战兵团先以小部队利用夜暗及有利的风向、潮汐分批登陆成功,加强了岛上的策应力量;4月进行大规模出击,350只木帆船分两路从正面强渡海峡,重创国民党军第62、第32军等部。薛岳乘飞机逃往台湾。解放军23日占领海口,第2梯队于24日凌晨顺利登陆;51日,海南岛全部解放。此役,国民党军被歼3.3万余人,人民解放军抓住了19506月朝鲜战争爆发前的历史机遇,开创了陆军乘木帆船大规模渡海作战、摧毁敌立体防御的先例,为解放沿海岛屿作战提供了经验。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军发动海南岛登陆战役面临的困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南岛登陆战役胜利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为了谋划中国未来发展前途而召开的一次重大历史会议。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双十协定的签订结束。

共产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不下60篇。《应蒋主席之邀商团结大计 毛泽东同志将来渝》等从8月16 日开始着手报道。毛泽东在渝期间,《建立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欢迎毛泽东先生》《蒋主席前晚欢宴毛泽东同志国共领袖昨日晤谈》等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行人抵渝引发的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的活动这三方面。

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大约有30多篇。毛泽东抵渝前,有《美报再责中共不应存心捣乱》《蒋主席三电毛泽东促行》等报道,关于蒋介石发电报三邀毛泽东一事有报道五六则之多。毛泽东抵渝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多是叙述性、简短性的报道,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报道中多用“政府与中共代表”“政府与中共会谈”等表述。

——摘编自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对重庆谈判报道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国共两党机关报新闻报道的主要因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粟裕(1907-1984),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著名军事家。在国共十年对峙和抗日战争时期崭露头角。内战爆发后,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建议在苏中内线歼敌,七战七捷,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1947年,他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王牌整编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粟裕指挥大兵团战用兵灵活,不拘一格。1948年4月,他提出暂缓分兵渡过长江南下,集中兵力将敌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认可。9月,粟裕指挥济南战役。11月起,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加强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授衔,粟裕为十大大将之首。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粟裕对中国革命和国防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常胜不败的原因。
4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什么起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该起义的意义。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毛泽东《西江月》


(2)材料二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这个事件是中共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这个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政府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3)结合所学,举一战役证明在1937年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其作用。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酌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孙中山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中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开明专制化道路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我们中国现在造铁路,造好了就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原始的“粗恶的火轮车”,还是用“最新式的火轮车”来说明中国人应该直接采取议会民主政治。

——萧功秦《百年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十月革命刚一爆发,许多报刊立即指出了它的“社会革命”的性质。认为其发动者“以工场劳动者为基础”“以激烈手段实行”……1919年初,社会上许多人对俄国革命仍然存在许多误解……到1920年,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俄国革命的看法已基本改观,许多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了。

——摘编自杨奎松《社会主义从改良到革命》


(1)材料一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一,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
(2)列举孙中山为“用‘最新式的火轮车”所作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人对俄国革命态度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