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一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造成中国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促成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将斗争矛头直指北洋政府,实际上既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又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成为中国人民的爱国壮举。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民主科学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支柱。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喊出反专制、反愚昧,要民主、要科学的口号,明确提出改造封建旧思想、铲除旧道德等斗争目标。……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各种新思想的传入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以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很快为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

——摘编自李永春、张新洲《毛泽东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____精神”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参考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不得选用“五四精神”,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了作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正是在开荒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图中A、B、C、D四处代表着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西柏坡精神的诞生地,请将它们按字母顺序一一对应,写在答题卡上。

(2)从B、C、D中任选一个精神,写出形成这一精神的代表性历史事件,并简述其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南泥湾精神诞生的背景。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看,延安革命家的诗词创作实践,承续近代以来民主革命家诗词创作之风,但却与后者有很大不同。究其原因,盖在其创作主体具有明显差异,以及对中国革命现代化的崭新认识。

延安革命家诗词创作的实践结集,涵盖了:毛泽东、叶剑英、朱德、任锐、陈毅、李木庵、吴玉章、吕振羽、林伯渠、张曙时、徐特立、陶铸、钱来苏、谢觉哉、续范亭、董必武、魏传统等很大一批早期革命家;从内容看,可分为:“胜迹观赏”类、“陕北风习”和“边区政教”类、革命抒怀类。从审美形态说,延安革命家诗词创作具有独特英雄格调及理想品格,既表现在对于未来社会的美好浪漫想象,又表现在他们诗作所传达出革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精神。

如果把延安革命家的诗词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这些诗作完整地呈现了一代革命英雄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史诗品格相当明显。延安革命家诗词保家卫国、解放人民、反对独裁、建立人民民主社会的题材选择,使延安革命家的诗词创作既具有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具备了现代史诗文学形式。

——摘编自程国君 李继凯《延安革命家的诗词创作实践及诗史价值》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延安革命家诗词创作对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料价值。(要求:提取两种信息并分别做出说明,信息与说明逻辑顺畅。)
2023-02-09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翰笙(1897—2004)在苏联担任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研究员期间,曾与苏联、匈牙利等国经济学者围绕中国社会性质展开论辩。这些外国学者机械使用马列理论,否认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为中国农村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陈翰笙与其进行了激烈争论,但缺乏有力的辩驳证据,遂决定“对中国的社会作一番全面的调查研究”。回国之后,为了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陈翰笙组织一批学者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无锡、保定及广东岭南等地展开农村调查和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逐渐形成“中国农村派”。

中国农村派认为:在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性生产方式是并存的,但封建残余占优势;中国农民的商品生产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生产,而是贫困导致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未占优势,半封建的小农经营仍是农业经营的支配形态,阻碍着资本主义农业的生产;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村的半封建性有维持作用。

——摘编自李金铮《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农村经济的主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村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农村派的活动及主张进行阐释。
2023-12-20更新 | 120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10月27日,东北局常委会组成以陈云为主任的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陈云正式主政沈阳城。陈云认识到没有社会的稳定,城市工作无法开展,只有社会稳定了,人心安定了,城市才会运转起来。当时影响沈阳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民党旧政府的机构、财产物资及人员的接收与处理问题。陈云在主政沈阳的第二天,即1948年10月28日,主持召开了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他对接收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突出表现在接收原则上:“自上而下,按照系统,统一接收,一切财产、物资、人员、文件均原封不动,先接收,后分配,约法八章”等。沈阳的接管工作就是在这几条原则下开展的。

军事管制委员会平稳地接收了原城市机构及财产。陈云的这个“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城市接管原则,后来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并推而广之。

——摘编自姜敏等《陈云主政沈阳时期城市治理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党接收沈阳工作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党接收沈阳工作的意义。
2023-12-05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七)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40年代,他在目睹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日趋反动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坚持“国家至上”,忠诚于艺术,到宣称“人民至上”,强调“最后的胜利永远是属于人民的”。1946年,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响应中共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他说:“过去我只晓得抽象地爱国,不知爱什么国……现在我知道,爱国只能是爱新民主主义的国,现在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闻一多的思想转变,凸显了他在为人民的民主与和平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事业中的特殊地位。

——摘编自陈恩国《闻一多抗战后期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坚持统一战线政策,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在民族复兴道路探索史上留下伟大遗产。民族复兴道路探索史的起点是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派首次自觉地把握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推动了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进程。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提供历史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团结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必须在长期奋斗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摘编自李坤睿《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8-3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五)
2024·全国·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若飞早年随舅父黄齐生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留法期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建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共旅欧支部,积极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宣传马克思主义。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他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装暴动。193111月,王若飞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长达5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中,他坚贞不屈。面对严刑拷打,他坦然应答:“招字,早就从我的字典里抠去了。”抗战时期,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许多政治、军事文章,参与研讨和制定了许多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政策、指示。19458月,其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作为中共代表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1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王若飞出席会议,在同国民党,各民主党派代表谈判协商中,表现出来的坚持党的原则、立场与灵活的妥协、让步,以及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精神,受到多方赞扬。“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伴随王若飞走过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完美诠释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摘编自冯建玫《王若飞:忠诚干净担当的革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若飞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若飞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2024-03-2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9 . 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党的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作为奋斗的证言,作为信仰的烙印,作为前进的里程碑,铺就了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路程。历史证明,党的会议尤其是重要会议与党的事业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云在19351015日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报告遵义会议情况时就明确地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与此同时,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一起劈波斩浪的一批领袖人物,也在这危难时刻的风头浪尖上经受了锤炼,得到全党全军的拥护和认可,从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这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蒋建农《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材料二   七届二中全会作为一次城市工作会议,解决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后的思路和发展途径。即开展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恢复和发展生产主要依靠工人阶级来完成,完成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途径是城乡统筹,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利润、税收、农业增产、举债和节约等。从历史上来看,这四个问题有效指导了中国共产党进入城市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七届二中全会是党的一次“城市工作会议”的原因,该会议有何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之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知识理论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者与自由知识分子通过发表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文章,其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就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介绍分析。纪念活动反映出了1948年知识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思考,以及自由知识分子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复杂的心路历程变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纪念活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而自由知识分子在纪念活动中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关注较多。这一年,各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的态度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摘编自贺金林、江东屹《1948年中国知识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政治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