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2 道试题
1 . 竺可桢在日记里写道,“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该日记可用于研究(     
A.建国初经济的恢复情况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C.新生政权如何得以巩固D.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2 . 毛泽东曾在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陈毅、邓小平、粟裕等人的电报中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置之于死地而后已”,对敌人各个就地歼灭。践行这一战略的战役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D.渡江战役
3 . 下图所示是反映近代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建设的诗歌。这一时期是(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4 . 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援华法案,给予国民政府以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宣称是为了“维持中国的真正独立和行政完整,经由基于自助与合作的项目,支持并保护个人自由和结社自由”。美国的这一做法(     
A.客观上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造成了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
C.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国内政治动荡D.扭转了国共两党内战的战局
5 . 南京国民政府在十四年抗战中已成为民族存亡的重要象征,但华东、华北及东北等沦陷区的人们对于重新归来的国民党的热情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就迅速冷却了,这些地区人民的幻灭感显得尤为强烈。这反映出(     
A.国民政府已丧失了人民的支持B.国民党的沦陷区收复举措失当
C.民众和平与民主梦想彻底幻灭D.社会民生深陷通货膨胀的泥潭
6 . 解放战争时期,针对许多领导同志在前方指挥,不能分心照顾减租和生产的现状,毛泽东要求各根据地做到统筹兼顾,必须实行分工。为此,中央要求各根据地必须重视经济生产和财政工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确保粮食、布匹自给自足,珍惜人力物力。这(     
A.奠定了战争胜利的基础B.推动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C.保证了农民土地所有权D.凸显了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
7 . “上海(嘉兴)一瑞金一遵义一延安一西柏坡一北京”,对这条近代革命路线整体概括最恰当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B.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C.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D.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2022-11-19更新 | 1084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9年4月,刘少奇到天津调查研究,在《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中提出“四面八方”思想:“必须切实组织对外贸易”“必须切实迅速通畅城乡关系,物畅其流”“必须贯彻公私兼顾的政策”“必须贯彻劳资两利的政策”。这一思想(     
A.有利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B.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促进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推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2022-11-19更新 | 517次组卷 | 8卷引用: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对于毛泽东1945年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人士一致认同中共主张B.国共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逆转
C.民族矛盾推动国共走向和谈D.和平民主符合国人共同期盼
10 . 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中央局明确指出:“实现耕者有其田,必须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及房屋、牲口、耕具和所有群众从地主手里拿过来的东西,包括“内瓤子,的金银元宝。”“原则是消灭地主、消灭赤贫、发展贫农,一定把果实分配给贫农。”这些举措(     
A.适应了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B.促进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C.完善了“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D.保障了民族战争胜利的需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