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面商国家大计。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等飞抵重庆,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于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双方“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由于蒋介石坚持统一军令、政令,取消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拒绝承认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的合法地位和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的主张,双方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统一。

——摘编自崇文书局《重庆谈判》

材料二   1949年4月1日,以张治中为核心的国民政府代表团抵达北平,经约两周的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主要内容为: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的民主联合政府。同时,中共也同意在战犯问题上,可以在和平条约中不提蒋介石三个字;国民党军队的数额、番号、官长均可照旧不动,驻地问题可以研究;是否签字后马上渡江,也可以商量;南京政府在新政协开会,即联合政府成立前可以继续存在。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摘编自王奔宇《张治中与北平和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和谈的共同作用,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4-05-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毛主席在某一时期曾经作诗:“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共产党力争和平民主B.正面战场为主战场
C.土地改革卓有成效D.三大战役即将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各界欢欣鼓舞,民主党派代表、社会名流几百人,去机场迎接毛泽东。《大公报》报道说:“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上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材料表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A.顺应了人民期盼和平民主的愿望B.全面阐述了中共反对内战的主张
C.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D.极大提高了中共在全国的影响力
4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历了近百年的演变,表4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时期名称背景
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党以农民阶级为基础,广泛发动各阶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抗击日本侵略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各党派合作、各界别联合,倡导平等协商、和平建国

——摘编自郝丽《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回顾:从历史逻辑到现实定位》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某一方面,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2022-09-08更新 | 5190次组卷 | 4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5年9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从重庆致电中共中央并转华中解放区负责人,要求尽快派人去上海等地办报。电报中说:“上海《新华日报》及南京、武汉、香港等地以群众面目出版的报刊,必须尽速出版。”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重视报刊传媒事业的发展B.关注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C.争取舆论阵地以赢得人心D.旨在推动工作重心的转移
7 .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平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须统一。这一“条件”的实质是
A.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
C.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2022-05-19更新 | 559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45年秋,毛泽东在重庆将词《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先生,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
A.签署了“双十协定”B.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C.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D.通过了《共同纲领》
9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2021-09-10更新 | 996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安庆桐城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45年8月《大公报》曾报道:“近来国家的喜事接二连三的来,真是令人喜不自禁。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是一喜;中苏订约,结为盟好,是一喜;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又是一喜。”这则报道中的第三件喜事反映了
A.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B.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已实现
C.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已基本完成
D.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