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分别是国民党、共产党的机关报。下面是《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概括

《中央日报 》大约30篇。毛泽东抵渝前,抓住蒋介石发电报三邀毛泽东一事进行大力报道, 如《美报再责中共不应存心捣乱》《蒋主席三电毛泽东促行》等。毛泽东抵渝 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 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也力求简单,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
《新华日报 》不下60篇。在毛泽东去渝之前,在舆论压力下积极回应,如《应蒋主席之邀商团结大计毛泽东同志将来渝》等;毛泽东在渝期间,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 行人抵渝引发了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 的活动这三方面。如《建立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欢迎毛泽东先生》《蒋主席前晚欢宴毛泽东同志国共领袖昨日晤谈》等。

——摘编自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

   

注:漫画上方是由喜庆的灯笼组成的“双十"字样,灯笼上写着“庆祝胜利”“联合国胜利”"中华民国万岁"等字样。漫画下方的人物,一手拿着笔、尺和圆规,一手拿着镰刀、锤子和铲。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赏析如图漫画《庆祝后该是努力建设的开始》。(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上海·模拟预测
2 . 追求富强之路。

“富强”是通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概念,也是先进的中国人矢志追寻的伟大理想。

材料一   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

——总理衙门奏折(1874年)

材料二   天下之势已日趋于混同矣,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下社会大梦初觉,稍有智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虽圣人所不废。……继今以往,国人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者,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1916年)

材料四   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自强”思潮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追寻富强的途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陈独秀为何断言“伦理的觉悟”是“吾人之最后的觉悟”?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追寻富强之路?
2023-10-17更新 | 121次组卷 | 7卷引用:上海市普通高中2022年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材料三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其最后结局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这一愿望是否实现了,为什么?
2023-09-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了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