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齐锡生在谈1945年年底到1947年年初马歇尔到华调停国共之争时说,马歇尔“认为国共只是在争一些小事情。一旦美国人对中国领袖们晓以大义,后者必定会接受美国的真知灼见。岂知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不按照他的开导行事,这使他大为失望,铩羽而归”。由此可见,齐锡生(     
A.反对美国插手中国的内政B.指出了美国对华外交狂妄自大
C.赞赏中国领导人独立自主D.揭露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本质
23-24高三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战争究竟因何而起?史翼版说:“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阅读材料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材料一   “吾欲假道贵国(朝鲜),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

——1591年丰臣秀吉

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朝,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

——1887年《清国征讨方略》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27年《田中奏折》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三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材料四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1)据材料一、二,从日本角度分析日本侵华原因。
(2)据材料三,从中国角度分析日本侵华原因。
(3)据材料四,从国际角度分析日本侵华原因。
2023-09-26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3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3 . 邓小平在《对二野历史的回顾》中对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一次军事行动评价道“我们前进了一千里,直达长江,面对着武汉、南京、上海,扩大了四千五百万人口的新解放区。这是个真正的胜利,前进一千里的意义就在这里。”该军事行动为(       
A.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摧毁国民党主力D.渡江战役突破了长江防线
4 . 1949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到,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他们是自己瓦解的,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援助是无意义的。这可以用来说明(     
A.美国不支持国民党的反共政策B.美援断绝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源
C.民心向背影响政权的兴衰更替D.美国对共产党的态度发生改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4年年初,国统区的米价较1936年上涨约400倍,“工不如商,商不如囤”的风气日益弥漫。受此影响,当时的国家金融机关不但直接投资商业组织,还自设商号、公司,以囤积为事。这些现象反映了(     
A.国民政府统筹物资应对持久抗战B.抗战期间国民经济日益萎缩
C.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步履维艰D.通货膨胀助推官僚资本扩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打退敌人对陕北和山东的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C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D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军队完全被消灭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如图为美术家古元创作于1947年的木刻版画《烧毁旧地契》。该画作者旨在揭示(     
A.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势头猛B.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成效显著
C.土改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人民群众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2023-02-17更新 | 21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 年,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两党进一步谈判。由于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国民党放弃了一些不合理要求,表现出比较多的合作愿望。随后蒋介石政府接受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同时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张啸鹏、马伟军、王红丽《抗战初期国际政治环境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材料二   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共产党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而国民党却缺乏远见和诚意,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失去了这次和解的机遇。

——张小满、宋广伟《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合作谈判进展比较顺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谈谈重庆谈判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47年年中,国统区物价已涨至战前的6万倍,出现了买东西要用麻袋装钱的奇观。工人、农民、政府公教人员等都深受通货膨胀之害,生活入不敷出。工农业生产也因为通货膨胀和内战而无法正常进行。这反映出(     
A.日本侵华影响深远B.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
C.战后恢复困难重重D.国民党面临统治危机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10 . 全面内战的爆发过程: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7):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粉碎重点进攻________(孟良崮战役)和________解放区(青化砭战役、沙家店战役);
(2)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秋):1947年夏,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________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________,拉开了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①辽沈、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5年春在河北平山________召开,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告诫共产党人务必保持________________、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4)胜利:①国共和谈: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________代理国民党政府总统。在________的要求下,国共双方恢复和谈。4月,国共双方代表达成《________》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和谈破裂。
②1949年4月21日,________战役,4月23日,________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2023-01-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