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4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刘伯承、邓小平“下决心不要后方。”“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同时要求华东野战军在鲁西南外线的五个纵队策应刘邓的行动。中共中央发出该指导方针的战略意图在于
A.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B.攻克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C.开展全国性的战略大反攻D.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
2021-05-20更新 | 54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1948年1月至5月,河北平山县连续召开五次县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政府委员会主持和推动平分土地、发展生产、保障妇女权利、解决工人工资问题、保护工商业等工作,保障了中共中央和解放战争前线物资的充足供应。这反映出
A.民主政治建设助推革命形势发展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D.土地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效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无产阶级要推翻强大而又凶恶的敌人,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就深刻阐明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28年的民主革命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据王德华、侯远长主编《中国统战论纲》整理


提炼材料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1-05-18更新 | 361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粟裕回忆:“这是一场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与蒋军在华东战场上一次正面的大规模较量,表明了我军的作战指导、指挥艺术、战斗技术和军队士气都大大高于敌人。”这场“大规模较量”
A.为北平和平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B.起到了扭转全国战局的作用
C.成为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D.挫败了国民政府的和谈阴谋
2021-05-17更新 | 37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历程

材料   19279月初,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虽曾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加上兵力分散,对敌情估计不足,缺乏作战经验,因而先后遭受很大损失。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10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工农革命军前委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就在罗霄山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中国共产党于194935日到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出席这次中央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全会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领导的起义部队进军山区的原因及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文家市决议相比,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工作重心的决策上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2021-05-17更新 | 46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近年来,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 “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共七册:《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12年颠沛的共和》《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1949年百年瞬间》。从书名中可见,编者认为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
A.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B.与政治的改革密切相关
C.与战争的影响紧密关联D.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
7 .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从洛川、宜川北上,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同时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45万兵力,企图逼华东野战军与之决战。此时
A.国民党正处于全面进攻B.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
C.国共之间处于决战时期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8 .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一   19191920年部分报刊文摘

19193月,《晨报》发表的《俄罗斯之研究》指出:这回俄罗斯革命,总算是二十世纪一桩大事。那些过激派的举动,究竟是祸是福,总应该大家细细的研究。
1920年春,《申报》转载的《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帝俄政府在中国东北以及别处,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
19206月,《国民》杂志发表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应该怎么样运动》指出: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起因、革命力量、革命手段与中国国情完全相同。并强调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由“经济改造”到唤起“觉悟”是建立新社会的路径。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的丰富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走俄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2)为何毛泽东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对此做出说明。要求:从以上“三个法宝”中任选其二,进行说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5-12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如图所示的军事战略态势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解放军主力与敌人展开战略性决战
B.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改变
C.中原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顺利开展
D.中共作出以主力打到外线去的决策
2021-05-12更新 | 252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进步画家华君武1946年所作的漫画《远水救不了近火》。对该作品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阴谋
B.批判了国民党出卖国家主权的行径
C.表明了战争形势已发生逆转
D.宣扬了民主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