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12月下旬至19319月中南,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围剿,歼敌数以万计,将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5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二     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毛泽东提出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在中央根据地建立的政权名称,井概括1930—1933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重要思想,并简要分析毛泽东提出“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的历史背景。
2021-02-05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就内容而言是两件事情,但实质上却是紧密一体的。因为搞武装斗争首先要有人,要有拥护和支持革命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壮大革命队伍,适应战争严酷形势的需要。但是,人从哪里来呢?这就和土地革命联系上了。因为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最大程度地动员和激发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而有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革命队伍的建设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等单位,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联合出版,20212月)

材料二   19493月,中共中央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围绕城市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详细分析,被毛泽东称为进城前的一次“城市工作会议”。会议确立了城市工作在党内的重心地位,提出大家进城后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学会管理和建设城……这些建政思想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摘编自史进平《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城市工作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确定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会议名称,概括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目的及“土地革命”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军事角度概括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并概述本次全会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
2021-08-2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五四运动后,先进的中国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并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使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进一步的怀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尤其是先进分子由此开拓了眼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之一的李大钊在1918年到1919年间开始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许多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包括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在1918年到1920年间接触到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各地成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中下划线处所对应的两场革命战争,并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秦岭一陇海铁路为空间界线,以1937年为时间界线,中共组织的发展呈现十分明显的重心南北易位现象。19273月,全国党员人数南方省份占比超过80%,其中湖南、湖北、江苏(含上海)广东占比排前四,而北方地区的党员仅占全国数量的10.94%。1945年七大召开时,就军队中党员人数而言,北方军队党员达40万左右,而南方军队党员仅7万左右,党员人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河北、山东、山西。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材料二   1949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域市。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21—1945年中共中央常驻地主要迁移路径,并概述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重心“南北易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历史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主独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黄遵宪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望大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和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你是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2)材料二中诗句反映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事实,请问原因各是什么?
6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诗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