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842年6月,英国军舰闯入长江,进攻吴凇炮台。两江总督牛鉴闻风逃遁,守军士气大受影响;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抵抗,英勇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英军溯长江西上,进攻镇江,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抵抗,但终究不敌,镇江失守。8月,英舰进抵南京江面,清政府妥协,被迫签下屈辱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至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摘编自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发起渡江作战,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解放军关于外国舰船撤离长江期限的公告,闯入解放军前线预定渡江江段,遭到解放军炮击,受重创而搁浅。英国又紧急派出三艘军舰前来救援也被解放军炮兵击退。“紫石英号被扣,直到7月底才趁夜逃走……经此事件,再加上出于维护自己在香港利益的需要,1950年,英国在西方阵营中第一个承认了新中国。

——摘编自百度网下载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针对1842年和1949年英国军舰在中国长江江面上的侵略挑衅行为,中国军队的相同反应和不同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42年和1949年中国军队军事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就欧洲所有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都为神圣地驱除这个幽灵而联合起来了。”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一段话。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幽灵在不断地奏出一曲曲凯歌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的严峻考验。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它仍然在探索中继续发展。

材料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

材料三


请回答:
(1)巴黎公社失败中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材料二中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2)十月革命的发生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关系?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俄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3)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浴血奋斗,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和惨痛的教训。这一切对于我们走现代化道路有什么启迪?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
(2)材料二中的“拳匪运动”是如何救国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救国运动的不同结局的因素有哪些?

4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进步前赴后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与近代化

正方: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反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天国,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材料二1911年、1919年与1949年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

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2009年11月20日)

(1)你同意材料一中哪个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为什么说将1949年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比另外两个时间作为现代史开端更准确?

5 .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史上引发了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结

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3)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意义?在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列强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图四所反映历史事件的结局是什么?

(4)根据图三到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诗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结构完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