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土地法规中主要阶级划分词语出现频率统计。

注: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b.《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c.《中国土地法大纲》。

——兰夕雨《中国共产党阶级划分词语之变迁》

请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个时期“地主”一词出现频率的特点做出合理解释。
2023-10-10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党组织根据全国土地会议部署,结合土改开展了整党工作。整党的基本方针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说服教育为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整党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开展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和官僚主义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那些错误严重、屡教不改的党员辅之以组织纪律处分;对极少数混进党内的地主、富农和流氓分子坚决清除出党。19489月,大批从事土改工作的干部深入乡村,将土地改革、整党建政和准备春耕结合起来。到1948年底和1949年初,大部分老区、半老区的整党工作基本结束。通过整党,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有很大进步,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

——摘编自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一百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整党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整党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民主政权建设。①②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民主政权建设的相关表述∶

①原来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乡村权力,开始向更为宽泛的社会阶层开放。

②解放区民众通过人民代表会议的选举,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政权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③中国共产党通过基层选举建立政权,巩固以工农为主体的权力结构体系,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请将序号填入表的相应位置,并选择其中两例予以说明。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政权建设的代表性旧址
代表性遗址
序号

2022-02-02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色旅游,让我们跟着他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人民情怀,只有植根人民的沃土,才是真诚而醇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深扎于人民的大地。他的足迹曾先后来到这些红色土地。


从图中任选两个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两地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求:明确列出两次发生的重大事件,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民主同盟大事记(1941-1949年)

19413月,民盟在重庆成立,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并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宪政运动。

19449月,正式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发表政治主张,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194510月,民盟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反对独载,要求民主;反对内战,要求和平”的政治主张。

19461月,民盟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民盟与中共代表团密切配合,力促会议成功。与此同时,参加和支持学生民主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尤其是在反对国民党非法召开“国民大会"的斗争中,民盟与中共一致行动。

194710月,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11月,民盟总部被迫解散。民盟地方组织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19481月,民盟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99月,民盟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

——摘编自《中国民主党派史》


(1)据材料,概括民盟的政治活动主题发生了哪些转变?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民盟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2021-08-23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而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的标志,列举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简述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②材料三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扼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2021-07-29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0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021·山东·一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提取材料中美国二战后对华政策的重要史料信息。
(2)结合材料及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及意义。
2021-04-20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山东卷)
8 . 1949年8月,美国政府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下列材料是对其内容的摘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和平来到时,我们制订出一套适当的既可以避免内战,又可保存甚至增强国民政府力量的权宜办法。自1945年至1949年,我们实行了援助国民政府的政策。至1947年初马歇尔将军离开中国时为止,国民党人在军事和领土扩张方面都显然达到了成功的顶点。可是其后的一年半表明,他们貌似强大的力量是虚幻的,他们的胜利是建立在沙土上的。

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援助不够。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并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极大削弱,实际上乃是战争初期我们派驻重庆的观察员所见到的那种腐败现象。国民党军队不是被打败的,他们是自行瓦解的。

我们向中国政府出售了大量的军用和民用的战争剩余物资。由于国民党领导人军事上无能,加之,变节投降,其部队又缺乏战斗意志,我们供应的军用物资很大一部分落入了中国共产党人之手。

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不幸的是,然而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是,中国内战的局面不是美国政府所能控制得了的。美国在过去所做的不能改变这一种局面,美国尚未做的一切将于事无补。

我国的政策将继续建立在尊重《联合国宪章》、保持与中国的友谊、一贯维护“门户开放”和支持中国的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这一基础之上。


(1)提取材料中对研究中美关系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信息。(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推断国共两党对《白皮书》的反应,并说明理由。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9 . 山东抗日根据地作为华北的敌后根据地之一,在抗战中有着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拟将以上四幅地图列入展厅。提取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解说稿”。(要求:围绕山东根据地的发展走势、地位和影响等作出阐释,逻辑严谨,思路清晰,表述成文。不超过250字。)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教是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始于西周,注重将礼义的传授与礼仪的训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春秋战国时期,礼教理论逐渐形成与发展;汉王朝将礼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重视礼仪规范建设,制定了礼仪规范,并通过学校进行礼仪教育;西晋时期比较重视学礼,北魏孝文帝将礼教视为治国之本;唐代以化民成俗来实施礼教,用制度规定强化礼教,完善礼的内容,且通过对孔子的褒奖、树立孔子在教育中的地位来实施礼教;宋代统治者,重视兴建孔庙和对孔子及其门人和后裔的封赐优礼,这一点在族规家训中也有充分体现;在明代的小学课程结构中,规定晚学把习礼仪、演习诸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教材也把《家礼》作为教本。清朝继承了之前的礼教内容和方式。

——摘编自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材料二   建党初期,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抓革命教育,创办工农业余学校和革命干部学校;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1928年,毛泽东指出要实行“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古田会议确立了红军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抗战时期,党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干部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19361938年间创办了一大批培养抗日革命干部为目标的干部学校。为了克服我党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错误倾向,我党第一次在党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摘编自王秀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教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展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