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是国民政府土地政策表(1946-1948年)据表可知,国民政府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意图是
时间土地政策
1946年6月在变乱期间,农民欠缴之佃租,一概免于追缴
1947年1月 “政府中华办土地政策,保障人民对产之权利
1948年8月对策应考虑土地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并于收复区已分配之土地承认其所有权”

A.通过土地改革与共产党竞争B.扭转内战战场上的不利局势
C.实现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D.为进行内战提供物质基础
2020-06-23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中卫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南京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货币数额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C.抗战后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D.此项做法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3 . 1945年 8月,抗战硝烟刚刚熄灭,中国正面临着内战与和平的十字路口。早在1945 年4月24日,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形象的提出对蒋介石采取的政策应是“洗脸”而不是“割头”,8月25日赴重庆谈判前,更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中国共产党采取上述对蒋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军队不断壮大具备实力B.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强烈要求
C.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D.统一战线开始发生了根本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6年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时局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走上了和平民主新阶段,所以从此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要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形式。”这一论断说明
A.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意愿B.中共已经放弃了武装力量
C.重庆谈判消除了国共分歧D.议会制在中国已完全确立
5 . 有学者考证,“人民解放军”这一称谓最早由刘少奇在1944年提出。从1944年下半年到1947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的称谓经历了“提出一中断一再提出”的过程。这反映了
A.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B.中共努力维持统一战线
C.党对军队领导权的加强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6 . 1946年6月,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正式提出:“中央正考虑由解放区发行土地公债发给地主,有代价地征收土地分配农民。”这一设想旨在
A.消灭土地私有制度B.解决战时的财政困难
C.粉碎敌人重点进攻D.壮大反对独裁的力量
7 .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人民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江。”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
A.开展百团大战B.挺进大别山C.组织淮海战役D.发动渡江战役
10 .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毛泽东此言论的主旨是
A.着力揭露国民党独裁的本质B.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C.表达了中共和平建国的诚意D.反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