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下图是1946年画家张仃发表的漫画《城头变幻大王旗》,表达了画家对时局的看法。该漫画
A.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B.揭露了帝国主义侵华罪行
C.讽刺了国民政府卖国政策D.反映了美日侵华手段相同
2 .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毛泽东有关工作重点转移论断的依据是
A.国民党军队主力的基本消灭
B.中共结合实践首次提出的重要论断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提升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5 年9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东北局,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我党还从各解放区和延安调往东北2万名党政于部和11万部队。同时,国民党军队也相继攻占山海关、营口、本溪,接收了长春、沈阳、哈尔滨3个大城市。这反映出
A.国共两党联合接受东北日军投降B.东北成为解放战争主战场
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东北D.和平建国面临严峻的形势
5 . 关于党的发展制度,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城市党的发展对象,主要应是产业工人,其次是手工业工人、店员和学生”,强调把工人阶级中的先进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并适当控制农村党员的发展速度。这规定
A.适应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促进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
C.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理论基础
D.确立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2021-05-21更新 | 939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5月供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4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刘伯承、邓小平“下决心不要后方。”“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同时要求华东野战军在鲁西南外线的五个纵队策应刘邓的行动。中共中央发出该指导方针的战略意图在于
A.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B.攻克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C.开展全国性的战略大反攻D.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
2021-05-20更新 | 54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1948年1月至5月,河北平山县连续召开五次县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政府委员会主持和推动平分土地、发展生产、保障妇女权利、解决工人工资问题、保护工商业等工作,保障了中共中央和解放战争前线物资的充足供应。这反映出
A.民主政治建设助推革命形势发展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D.土地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效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无产阶级要推翻强大而又凶恶的敌人,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就深刻阐明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28年的民主革命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据王德华、侯远长主编《中国统战论纲》整理


提炼材料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1-05-18更新 | 361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粟裕回忆:“这是一场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与蒋军在华东战场上一次正面的大规模较量,表明了我军的作战指导、指挥艺术、战斗技术和军队士气都大大高于敌人。”这场“大规模较量”
A.为北平和平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B.起到了扭转全国战局的作用
C.成为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D.挫败了国民政府的和谈阴谋
2021-05-17更新 | 37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近年来,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 “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共七册:《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12年颠沛的共和》《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1949年百年瞬间》。从书名中可见,编者认为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
A.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B.与政治的改革密切相关
C.与战争的影响紧密关联D.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