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1945年10月24日,《大公报》发文怒斥:“人民都曾为胜利狂欢过,而今却如水益深……大众不得聊生。他们痛苦极了,比未胜利时还痛苦。”文章称:国民党政府的接收给广大人民带来“一片胜利的灾难”。这反映出
A.抗日战争尚未取得完全胜利
B.国民党接收城市后社会状况没有好转
C.民众对国民党内战政策失望
D.国统区社会经济和民生情况全面恶化
2022-04-19更新 | 22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1讲人民解放战争(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48年进行的两次的学生民意调查,两份调查中,一份于12月13日上海大学完成,参加调查的有约1000名学生和教师。调查结果发表在一份国民党报纸《东南日报》上。对于国共争端的问题,大家的反应是:15.9%的人赞成把反共战争进行到底,72%的人赞成成立联合政府,8.4%的人认为中国应该分治,3.7%的人赞成共产党一党专政。这表明
A.国统区的人士普遍认同中共B.组建民主联合政府时机成熟
C.国民党一党专政迷梦被粉碎D.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日益孤立
2022-04-02更新 | 498次组卷 | 9卷引用:第21讲人民解放战争(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2022-03-29更新 | 3035次组卷 | 80卷引用:纲要上第2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5年12月,中共中央给东北局发出指示,要求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根据地,并将正规军队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等工作。这一指示
A.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已开始转移B.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了充分准备
C.是落实《双十协定》的重要表现D.是根据革命形势做出的战略调整
2022-01-17更新 | 35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5 . 观察报纸内容,可以推知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一月三十日
A.国民政府掩盖失败真相B.国共十年对峙战况激烈
C.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D.日军占领了北平和天津
2021-12-23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领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这反映了当时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
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
2021-12-16更新 | 89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2021-06-09更新 | 7429次组卷 | 64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8 . 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2019-06-08更新 | 10746次组卷 | 109卷引用: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9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鹳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2019-01-30更新 | 1904次组卷 | 22卷引用:纲要上第2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10 . 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A.偿还大量外债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2019-01-30更新 | 1571次组卷 | 17卷引用:纲要上第2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