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二   罗马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诸方面。

材料三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因。
(2)指出《十二铜表法》在古罗马的历史地位。
(3)这个新宪法指的是什么?新宪法里面用什么原则和措施来防保证民主的?
(4)该宪法由哪个机构制定的?该宪法颁布前由什么代行宪法,是由哪个机构制定的?
(5)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020-03-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19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65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请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就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简练。)
2020-03-17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2020届高三3月网络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公开的先下达内阁,以次及于部院,层层下达,叫做“明发”;机密的不经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由驿传递,直达督抚,叫做“廷寄”。地方督抚重要的奏折,也不经内阁,径送军机处,直达皇帝。自雍正以后,“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从而使公文转运、行文关系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李晋《清朝中央高度集权制的形成与“廷寄”文书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1954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在公文转运中的实际地位,说明“廷寄”制度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体现的进步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先进之处。
4 .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取得抗美援朝胜利
5 .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B.农业集体化尚未完成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开展
2020-02-10更新 | 236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图片展,展览内容按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5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封面B.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C.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内容片段D.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
7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019-12-13更新 | 284次组卷 | 55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八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所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个政治制度叫什么?
(2)确立这种政治制度的原则是什么?主要目的何在?
(3)参照上图,根据权力的划分,请填出相应的掌握者:
                        

材料二: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4)上述引文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何意义?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依据材料三,该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面三段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相同点是什么?
2019-09-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08-20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共同繁荣原则
C.人民民主原则D.民族平等原则
10 .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B.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三大政治制度确立
D.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