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50年5月9日,瑞典同中国建交,这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这一外交活动
A.进一步缓和了亚洲的紧张局势
B.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国际格局
C.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D.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的产物
2 . 近代以来,我国与俄国的交往从最初被动接受不平等条约到主动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期间几经波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四条 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

第五条 俄国在中国通商海口设立领事馆。为查各海口驻扎商船居住规矩,再派兵船在彼停泊,以资护持。

第七条 通商处所俄国与中国所属之人若有事故,中国官员须与俄国领事官员,或与代办俄国事务之人会同办理。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

材料二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部合作,确认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效期为30年。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华春莹就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3月22日起访华一事发表评论:过去一年,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共同引领下,中俄新时期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显著成果……相信此访将进一步巩固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的良好趋势,密切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协作。中方愿与俄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共识,以共同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为主线,弘扬条约精神,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战略互信、互利合作、民心相通、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典范。

——摘编自新华社报道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天津条约》侵犯了我国哪些主权。
(2)根据8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相关内容,分析材料二中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原因,指出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时间。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俄两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所进行的外交实践,并分析其意义。
2021-05-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现代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材料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开展正常外交这一原则始终未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廷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顺治帝多次下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违禁者不论官民,一律处死,货物没入官府……原先最为担心的海上威胁已消除,但群臣对是否开放海禁意见不一……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各省的地方官别认为海外贸易有利于国计民生,要求开放海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下令取消海禁,开放海外贸易,分别设立粤、闽、渐、江四海关……然而,清廷对“外夷”来华始终存有戒心,对国内民众大批外出,或留居南洋,或聚集海上,也深感忧虑,怕对海防构成威胁。故自康熙后期开始,清是对通商口岸、外贸路线、出海时间等,不断加以收缩和限制。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还在军事革命胜利在望之初,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三项外交方针。第一,是“”。就是不承认旧政府同外国政府所建立的外交方针以及所缔结的一切条约,任何国家必须在尊重中国领土和断绝与国民党政权外交来往的基础上,重新与新政府进行建交谈判。第二,是“”。就是不急于取得资本主义各国的外交承认,要争取在肃清一切内外威胁和各种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影响后,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谈建交问题……第三,是“一边倒”……促使新中国采取如此彻底的革命外交的方针的,根本上在于共产党人有着完全不同于国民党人的意识形态……新中国的外交选择,带有鲜明的阶级革命的色彩,即使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也是不可避免的

——杨奎松《在毛泽东“革命外交”的背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的两次变化,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次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①②所对应的外交方针,并提炼影响新中国“革命外交”的两大因素。
2022-05-3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2019-01-30更新 | 6210次组卷 | 11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通用)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