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早期留美的容闳提议,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慈禧批准从全国选招的留学幼童,于1872年至1875年分四批赴美后,拟先读中学,再进大学。为避同学嘲弄,有人剪掉了辫子,改长袍马褂为西装,见师长羞于跪叩,还有人随房东去基督教堂,惹怒了“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正监督吴嘉善和驻美公使陈兰彬,他们认为学生离经叛道,不读儒书,目无师长,沾染恶习,有以夷变夏之险。不顾容闳的反对,1881年奏请慈禧批准撤回全部幼童,遣送回国,并关押起来,最后不问所学而分配到全国各地。尽管这批归国少年有不少以后成为晚清民初的优秀人才,那并非初衷。

——摘编自屈秩著《留学制度的演变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

材料二   教育部系统1951-1965年留苏学生人数示意图


——摘编自周尚文著《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政府撤回留学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国留苏学生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俄贸易以中国棉、丝为主。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进步,饮茶在俄国普及,茶叶输出迅速增长。闽茶经汉口北上至河北张家口,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至恰克图后由俄商贩运至俄国内地,行程近10000里,历时近半年,这一贸易路线被称为"万里茶道,1812年的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给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1853年,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为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部分商人将较为便宜的两湖(湖南湖北)茶掺入闽茶贩运至恰克图。出乎意料的是,两湖茶非常适合俄国人的口味。闽茶向俄输出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使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到1894年,从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为14.7万担,其中俄商占输出总数的85汉口外贸市场为俄罗斯所独占。

——摘编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以汉口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1950年,苏联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对中国援建156家工业企业,涉及化工、冶金、石油机械、电力、建筑等领域。中国政府主要以补偿贸易的方式用农产品和原材料进行清偿。1950~1960年,苏联从中国进口的生铁占其进口总额的26.5锡占比98.8肉和肉产品占比54.5大米占比76.71981~1989年,中国向苏联出口肉和罐头60万吨、生丝8000吨;同期中国从苏联进口11.9万辆汽车,57架飞机,780万吨钢材和生铁。1700立方米锯材、原木和纸材,370万吨尿素。

——摘编自李新、张宇熙《中俄贸易合作70年: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以来中俄贸易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苏贸易商品结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俄贸易关系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民外交”成为战后中日关系的实际形式,“日本人民”被认为是反对日美反动统治的“朋友”。进入70年代,中国新闻媒体和外交机构频频改用更广泛意义的“民间外交”谈论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这一变化说明当时我国(   )
A.同周边国家关系得以改善B.摆脱了西方的孤立包围
C.外交政策的制定日臻成熟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
4 .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70年代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与美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这反映出新中国(     
A.外交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B.开展了全方位外交
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干涉中国内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使用频率。图中变化反映了我国
A.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趋于缓和B.强烈反对苏联干涉中国的内政
C.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D.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
2021-03-05更新 | 592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2019-01-30更新 | 6210次组卷 | 111卷引用:2017届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一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1950年—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8 .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党内保留着“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语,到了1950年代中期,该词语逐渐退出流行政治语汇,与此相联系,“布礼”(布尔什维克的敬礼)这个共产党员之间的称呼也被“革命的敬礼”所取代。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中国
A.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践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D.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