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a、b、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
B.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
C.c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
D.d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俄贸易以中国棉、丝为主。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进步,饮茶在俄国普及,茶叶输出迅速增长。闽茶经汉口北上至河北张家口,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至恰克图后由俄商贩运至俄国内地,行程近10000里,历时近半年,这一贸易路线被称为"万里茶道,1812年的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给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1853年,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为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部分商人将较为便宜的两湖(湖南湖北)茶掺入闽茶贩运至恰克图。出乎意料的是,两湖茶非常适合俄国人的口味。闽茶向俄输出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使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到1894年,从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为14.7万担,其中俄商占输出总数的85汉口外贸市场为俄罗斯所独占。

——摘编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以汉口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1950年,苏联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对中国援建156家工业企业,涉及化工、冶金、石油机械、电力、建筑等领域。中国政府主要以补偿贸易的方式用农产品和原材料进行清偿。1950~1960年,苏联从中国进口的生铁占其进口总额的26.5锡占比98.8肉和肉产品占比54.5大米占比76.71981~1989年,中国向苏联出口肉和罐头60万吨、生丝8000吨;同期中国从苏联进口11.9万辆汽车,57架飞机,780万吨钢材和生铁。1700立方米锯材、原木和纸材,370万吨尿素。

——摘编自李新、张宇熙《中俄贸易合作70年: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以来中俄贸易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苏贸易商品结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俄贸易关系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对外援助工作,将其视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友谊、打开外交局面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时期,中国的主要援助国是蒙古、越南、朝鲜以及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对外援助被认为是“严肃的政治活动”,其政治色彩浓重。1976 年以前,中国共向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经济援助,援助内容有现汇、物资、技术、工程和劳动力等。1977 年,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援外工作的报告》,将此后对外援助的金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设定为不超过 4%。20 世纪 80 年代,“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新原则提出,对外援助逐渐演变为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更加重视以援助带动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是新中国历届政府在进行对外援助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李云龙 赵长峰《从“无偿”到“互利”:中国对外援助的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外援助的阶段特征及转型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外援助转型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