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2022-06-23更新 | 6514次组卷 | 5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广东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坚定地与苏联、北越站在一起,支持北越的正义要求。同时,在各方分歧难以化解,谈判面临破裂的情况下,积极同双方代表进行沟通,最终使双方分歧得到调和,并达成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这反映了新中国
A.践行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B.贯彻“一边倒”的外交理念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外交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
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B.反映革命外交向务实外交过渡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4年,中国代表团和苏、美、英、法一起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并且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程;会后中英关系获得明显改善。这说明中国当时
A.逐步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已经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
C.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初步尝试和探索
D.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就钱学森回国问题进行会谈,中方代表用钱学森的亲笔信揭穿美国政府否认的扣留中国公民的事实,美国政府被迫无奈才准许被扣押长达5年之久的钱学森和家人离开美国。钱学森能回到祖国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冷战政策的失败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C.中方代表的证据确凿D.钱学森爱国热情强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恩来曾在某次会议前说:“尽管我们过去在国内谈判有经验,跟美国吵架有经验,但那是学野台子戏,那是无法无天,什么也不怕,闹翻了也就那么回事。……中国是一个大国,来科参加一个正式国际会议了,我们是登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网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材料所说的此次“正式国际会议”
A.主要解决西藏地方的双边关系问题
B.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的问题
C.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D.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2021-05-09更新 | 678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日内瓦,出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参加的外长会议。中国在会议上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提高了国际声誉。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会议推动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签署
B.结束了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C.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进展
D.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8 . 1954年7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对中国外交及有关工作提出了11条建议,其中包括争取与英、法改善关系、建立邦交:争取与美国政府改善某些关系:团结一切愿意和平的力量(包括政府在内)、孤立和分化美国等。毛泽东的讲话表明
A.出席日内瓦会议促进中国外交政策调整B.中国外交适应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C.中国外交开始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D.中国外交冲破了美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
9 .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
A.打破美国外交遏制僵局B.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发展同亚非友好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