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在《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根据所学知识,评价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明晰、史论结合。
2020-12-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50年1月6日,中国北京军管会代表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张贴布告:收回美、英、法、荷在东交民巷的兵营。各国纷纷提出抗议,美国公使柯乐布写了一份措辞强硬的抗议信递交中国外交部,但随即该信件就被退回。中国外交部这种处理方式说明
A.新中国拒绝和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B.人民政府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已经确立D.新中国正努力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3 .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也明确提出了类似的主张。其意在
A.推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B.为谋求工业化创造和平国际环境
C.积极参与世界秩序的维护与建设D.彻底结束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关系
2020-12-08更新 | 42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49年10月,新中国先后与苏联等九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我国在外交上实行的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5 .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在北京市内外国兵营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一些与新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继续在东交民巷建立使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B.新政权否定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
C.国家外交开启了制度性转变D.中国打破了列强对华的外交孤立
6 . 1949年2月,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谈到将建立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时,他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方针。这里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要解决的是怎样
A.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B.着手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C.处理好第三世界的和平与稳定D.面对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7 . 1950年初,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这一认识(  )
A.否定了“一边倒”方针B.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D.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8 . 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战争即将胜利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其中,“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B.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
C.如何处理好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
2020-10-05更新 | 5300次组卷 | 67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的第一次外交活动是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时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以公函方式通知尚留驻中国的使领馆。将毛泽东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声明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愿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 . 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途经东单牌楼时被击毙。1901年,中国政府派专使赴德国就克林德一事致歉,并在克林德被害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1918年11月,北京人将此改为“公理战胜碑”,并迁至中央公园;1952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决定将其改为“保卫和平碑”。对与此相关的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历史文物的名称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修改
B.克林德被击毙于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改名“公理战胜碑”后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被以“公理”对待
D.“保卫和平碑”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