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1954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同印度总理谈话时指出:“尽管我们在思想上、社会制度上有不同,但是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要对付帝国主义。”在双方领导人的共同倡议下,中印两国签订了友好合作协定。这反映出新中国(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联合新兴民族国家抗衡美国
C.打开了外交领域新局面D.逐步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
2 . 新中国的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B.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
D.2005年因私护照数量大量增加,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21-12-03更新 | 566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三类国家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如表,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我国
1957年1965年
苏联、东欧国家61.3%14.3%
亚、非、拉国家14.7%33.4%
日本、西欧等西方国家17.5%41.0%
A.推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B.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C.开始探索发展外向型经济D.结合形势变化调整了对外政策
2021-11-13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一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2021-03-24更新 | 230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广平县一中高一上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战争即将胜利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其中,“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B.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
C.如何处理好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
2020-10-05更新 | 5300次组卷 | 67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6 . 1958年,苏联提出建立中苏共有共管的“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毛泽东和中国其他领导人 严辞拒绝了这种要求。这说明新中国
A.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受制于“一边倒”外交政策
C.和苏联的同盟关系破裂D.海军实力有长足的发展
2020-03-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或建交,在双方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或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使中国外交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B.冲破了美国对中国外交的孤立
C.开始使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禁锢
D.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方式
8 . “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
2020-01-04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检测考试历史试试题
9 .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苏联给我国贷款3亿美元,授助项目多达156个,有好多的技术人员跟随项目直接来到我国现场进行指导,当时我国军事上的先进武器都是苏联人援助或是直接卖给我们。这直接得益于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B.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增强
2020-01-0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选科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同盟互助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军事方面,“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者措施。”2.政治方面,“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3.经济文化方面,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潘正祥《从同盟到对抗——20世纪50、60年代的中苏关系》

材料二   2001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将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马辉《中苏、中俄关系对国家关系的启示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中国角度,从国际环境、经济发展、外交政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方面,说明促成中国与苏联结成同盟的因素与目的。
(2)综合两则材料,简述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2019-12-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