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唐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但外部世界却对中国兴趣甚浓。哥伦布航行的目标就是契丹(按:当时西人以此代称中国),麦哲伦旅行的主要结果是马尼拉这块中西殖民地的建立,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材料三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据新华网资料综合报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16、17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其原因。概述丝绸之路开辟的世界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世界形势,简述明朝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今国际关系格局分析“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