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上述发言体现的外交理念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2 . 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甚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 . 一位外交官曾说,这次会议之所以能自始至终贯穿求大同存小异的精神,让世界相信撇开中国就谈不上亚洲和平和世界繁荣,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周总理的卓越的外交战略和政治才干。“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日本东京B.印度尼西亚万隆
C.瑞士日内瓦D.美国旧金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4年底称:“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作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与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美国阻挠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发挥作用
B.西方实现了扭转万隆会议议题的企图
C.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建立了不结盟运动
D.中国借助此会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
A.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6 . “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A.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肉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
A.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力图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D.实践了不结盟运动的政策
9 .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2019-01-30更新 | 2543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四川卷)
10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香港、澳门回归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