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如表所示各项对应准确的是
国际形势中国外交方针政策
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与苏联建交结盟
B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冷战”开始后,亚洲出现局部热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加入不结盟运动
A.A
B.B
C.C
D.D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参加某次会议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这次会议是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3 . 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表明中国政府
A.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愿意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4 . “周恩来因此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并被公认为是国家民族主义的支持者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斗士”。使周恩来最早获得这一评价的是
A.参加重庆谈判
B.出席万隆会议
C.出访亚非诸国
D.与尼赫鲁会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2016-11-27更新 | 658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参加APEC会议        ④参加联合国大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