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2-19更新 | 683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2 . 1950年1月,正出访苏联的毛泽东强调:“把中苏关系以新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有极大利益,中国将有更大的资本去对付帝国主义国家。”这体现出新中国当时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不结盟”
3 . 1950年—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联苏抗美;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20世纪70年代联美抗苏;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外交理念;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
①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
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6 . 早在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就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这一看法后来发展成为下列哪一方针(   
A.“另起炉灶”B.“求同存异”C.“一边倒”D.“不结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