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4年底称:“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作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与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美国阻挠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发挥作用
B.西方实现了扭转万隆会议议题的企图
C.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建立了不结盟运动
D.中国借助此会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但是不应该让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这体现了周恩来的外交主张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和平共处D.“求同存异”
2020-05-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联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教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C.独立自主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 . “上世纪50年代的世界外交舞台似乎是专为他而设的,……数次力挽狂澜,将会议一步步引向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精神中。”那文中提到的“他”是
A.赫鲁晓夫B.杜鲁门C.邓小平D.周恩来
2020-03-13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第四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5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过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实行不结盟政策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54年12月,中国外交部指示驻印尼大使黄镇:对东南亚国家积极进行工作,稳定亚非两洲的和平中立国家,我们应争取参加这次会议。当时中国积极争取参加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D.中共一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也是世界历史的新的起点。这次会议的议题之一是
A.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B.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讨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问题D.讨论亚非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
A.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9 . “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A.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