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2018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018-11-22更新 | 230次组卷 | 8卷引用:2018年11月21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1-万隆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恩来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此次会议是
A.开罗会议B.雅尔塔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20世纪50年代某次国际会议公报通过了以下原则。此成果
A.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与发展B.说明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C.使亚非拉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020-06-27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测历史试题
4 . 我国领导人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次会议上
A.周恩来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B.亚非国家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C.“求同存异”方针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中国政府修改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美国捏造谎言,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地区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大力制造他国对中国的恐惧和怀疑。符合此次会议主旨的是
A.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寻求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探索亚非人民的联合自强
D.为港澳回归寻求国际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万隆会议重大的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在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经济合作的决议强调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提出与会国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材料表明
A.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B.反殖民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C.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D.求同存异成为与会国的共识
7 . 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在参加某次国际会议前制定的方针是: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调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我国政府即将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D.第26届联大
8 . 我国现在正在全面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9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D.中美就台湾问题的解决达成一致
2020-12-0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中回忆道,印度尼西亚是最早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两国与其他亚非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倡导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万隆精神。万隆精神的核心是(     )
A.求同存异、互助合作B.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