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他首先提出并论述了求同存异原则。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中共领导人关于求同存异原则的明确表述。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二   建国初期,周恩来同志首倡求同存异原则,使新中国得以打破孤立,新生政权得以巩固并发展。20世纪七十年代,在求同存异外交原则指导下,我国解冻了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本着“求同存异”精神,继续保持并发展了与西方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友好关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求同存异原则,用“一国两制”的模式,实现了港澳回归祖国的夙愿,使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

——摘编自王欢雪《中国共产党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历史演进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求同存异”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求同存异”外交思想的当代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非洲与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不断得到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中非双方在20世纪为追求国家复兴与民族自强而在外交领域所作努力的一部分。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提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应该建立在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表达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合作"而不是"援助"一词,把以往简单的援助方式,提升为双方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富于成效的技术经济合作,从而使中非关系成为推动中非双方实现各自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动力

2000年以来,中非关系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政治与外交层面,经贸合作更成为新世纪中非关系发展的核心动力,贸易总额跳跃性增长,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以投资带动贸易成为中非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摘编自王逸舟《中国对外关系转型三十年》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中非关系演变的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 . 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美国捏造谎言;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地区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大力制造他国对中国的恐惧和怀疑。符合此次会议主旨的是
A.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探索亚非人民的联合自强D.寻求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2020-11-22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国民党特务指使人在中国租用的印度航空公司专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上放置定时炸弹,造成中国代表团成员及各国记者共11人遇难。周恩来因国务活动临时改变行程,才幸免于难。”与上述事件直接相关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大会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 “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2016-11-21更新 | 147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6 . 2009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2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

材料3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1、2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2,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3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2与材料3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2021-09-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5年亚非会议上,部分国家把矛头对准新中国,声称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认为中国存在铁幕或者竹幕,为此,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理解。这表明
A.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B.重塑中国国际形象的必要性
C.亚非会议受大国操控D.中国尝试用多边外交解决问题
8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1955年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对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中菲之间弥合了分歧B.中菲之间达成了共识
C.中菲之间成为了盟友D.中菲之间消除了矛盾
2021-02-1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会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由此可见万隆会议
A.唤醒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
B.通过了非集团、不结盟的自主外交政策
C.符合亚非国家保持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
D.为不结盟运动提供理论基础,是其起源
10 . 有学者研究认为:南方国家整体意识的形成,改变了冷战初南北关系的斗争内容,即政治上的颠覆与反颠覆,经济上的控制与反控制,从而使世界格局从东西矛盾转化为南北差距。这里的“南方国家整体意识形成”始于
A.不结盟运动B.亚非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七十七国集团
2020-12-09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