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1955年,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召开前,美国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一部分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而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会议上一一化解了这些矛盾和分歧。关于此次会议,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
②它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③它在印度的万隆召开
④这次会议后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潮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1-03-01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019-08-20更新 | 480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练习: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由于西方国家舆论的妖魔化,中国成为“好战”“扩张”的国家代表。经过这次会议后,与会的亚非国家普遍改变了原有的印象,认为中国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这次会议
A.得益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推行
B.成功解决了印度支那和朝鲜战争问题
C.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D.开启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新篇章
4 . 下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时间记录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向尼赫鲁表示:中国赞同正在酝酿中的召开亚非会议的计划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认为,这一会议使向无往来的亚非国家能够会面,可消除误会和隔阂
1955年1月毛泽东对这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很重视,责成周恩来亲自负责准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方案

A.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B.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
C.强化意识形态,提升国际地位D.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
5 . 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成为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源头活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荨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

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25日)


根据材料,选取两项具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他首先提出并论述了求同存异原则。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中共领导人关于求同存异原则的明确表述。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二   建国初期,周恩来同志首倡求同存异原则,使新中国得以打破孤立,新生政权得以巩固并发展。20世纪七十年代,在求同存异外交原则指导下,我国解冻了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本着“求同存异”精神,继续保持并发展了与西方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友好关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求同存异原则,用“一国两制”的模式,实现了港澳回归祖国的夙愿,使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

——摘编自王欢雪《中国共产党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历史演进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求同存异”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求同存异”外交思想的当代价值。
7 . “国民党特务指使人在中国租用的印度航空公司专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上放置定时炸弹,造成中国代表团成员及各国记者共11人遇难。周恩来因国务活动临时改变行程,才幸免于难。”与上述事件直接相关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大会议
8 . “它使中国的外交工作获得新的进展,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企图,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上述评价针对的是
A.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方针
B.20世纪50年代的“一大片”方略
C.20世纪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策略
D.20世纪80年代的不结盟战略
2020-06-29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 “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2016-11-21更新 | 147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020·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观察下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55—1959 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
时间国家时间国家
1955.08尼泊尔1958.08伊拉克
1956.05埃及1958.11摩洛哥
1956.08叙利亚1958.12阿尔及利亚
1956.09也门1959.02苏丹
1957.02斯里兰卡1959.10几内亚
1958.07柬埔寨

A.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舞台B.美国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政策
C.第三次建交高潮成果丰硕D.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
2020-07-07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