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某次国际会议公报通过了以下原则。此成果
①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
⑦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
A.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与发展B.说明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C.使亚非拉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洲价值观”“东盟共识”和“上海精神”等外交思想,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或认同。这些思想的提出
A.反映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强B.表明中国外交理念的日渐成熟
C.缓和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D.以服务于国内经济改革为宗旨
3 . 联合国大厦里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壁画的主题叫“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新中国充分体现这一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另起炉灶”
C.“一边倒”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21-05-14更新 | 48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又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这种变化是基于
A.国际国内形势变化B.放弃了意识形态斗争
C.中苏关系彻底破裂D.不结盟运动迅速发展
2021-04-08更新 | 351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949一年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使用频率。据此可知,新中国初期
关键词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
领土、主权、完整456321217206194132
干涉内政71018158122154127
A.外交政策趋于成熟B.新的制度已经确定
C.国民经济日益恢复D.对外交往打破僵局
2021-03-31更新 | 808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4年10月,周恩来在接见日本议员访华使团时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当时中国
A.外交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B.借中日关系改善之机促中美关系缓和
C.“另起炉灶”,愿与各国建立新型外交
D.消除意识形态影响,开始务实的外交
7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为根本出发点,符合战后大多数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独立和发展的根本利益,成为解决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原则
A.奠定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胜利基础B.突破了外交中意识形态界限
C.继承西方弱肉强食功利价值观D.正式确认了万隆精神的理念
8 .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外交战略不断调整变化,从50年代"一边倒"到60年代反帝反修两条线;从70年代围绕"一条线"、团结"一大片"到80年代奉行不结盟政策,从9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新时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始终遵循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睦邻友好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以互信互利求合作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
9 .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建国初期某一外交政策时说:“(它)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这一政策
A.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B.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C.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D.推动亚非会议朝着达成协议方向前进
10 .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为了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非军事区的缓冲地带,以及对亚洲国家增信释疑、改善周边环境以维护国家主权、中国政府在朝鲜停战后
A.积极发起了不结盟运动B.与美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
C.率先改善与日本的关系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