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开国领袖毛泽东郑重宣告将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宪法,制定几部重要的法律。这次法律实践的重大意义是(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近代化进程D.促进了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
2 . 下图所示为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批注版)第一条。据此可知,新中国婚姻法(     
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妇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封建婚姻制度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包办强迫。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妇的婚姻……
①注重群众普法教育②坚持社会主义原则③彰显反封建民主精神④体现保护弱势群体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3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2022-08-13更新 | 341次组卷 | 36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表所示是1954年宪法草案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
时间过程
1954年3月提交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8000多人讨论,收到590多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1954年6月交付全国人民讨论,收到超过110万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通过宪法草案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是政治协商会议的结果
C.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中苏建交B.完成土地改革
C.镇压反革命D.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6 . “9月27日下午,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同日,大会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大会还选举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十三人为副委员长。下列关于这次“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B.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22-04-06更新 | 354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国民经济全面恢复B.取得抗美援朝胜利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8 . 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即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相结合;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B.表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C.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借鉴D.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
9 .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具有中国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B.通过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D.引发了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
2022-01-20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22-01-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