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下图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折射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革命的开展B.国民经济的恢复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在1953-1956年底实行了
A.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一五计划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推行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公私合营D.在农村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A.文章作者极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C.“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D.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二十多年价格几乎没变。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实行大力发展民生的经济政策
B.采用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
C.有利于扩大消费搞活市场经济
D.市场上大米等商品粮供应充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材料中的“退出通道”
A.开始建立公有制经济B.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C.导致了浮夸风的出现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8 .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一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9 . 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17-04-17更新 | 28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
10 . 下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因为
A.国民经济的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