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5年,袁世凯启用《中华雄立宇宙间》为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珽,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1926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位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9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位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从上表国歌变迁中提出论题并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1-06-17更新 | 482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前,丞相位尊权大,因为不可避免地与君权发生冲突。汉武帝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削弱丞相的权力,他设中朝尚书,夺去了不少原属丞相的决策权。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将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全部大权,“政事壹决于光”,丞相变成了执行官吏。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据《新唐书宰相表》研究,高祖、太宗、高宗时期,宰相同时在位者,少则4人,多则10人;武后、中宗、睿宗时期,同时任相者常有10人左右,景元(710年)任用宰相多大27人。玄宗以后诸帝任相少则两三人,多则七至八人。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四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

——《美国宪法评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和隋唐时期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运用近代中外相关史实论证“民主依赖妥协”(要求:至少要中外两个角度,史论结合)。
3 . “世界上只有少数城市能站在时空的聚焦点,见证历史。”北京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1)材料中所讲到的三次“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说明这些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北京著名建筑或旧址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在下列图示中填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和政治体制的名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从古至今,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趋势。
2020-04-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上表国歌变迁中提出论题并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8-07-25更新 | 297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赛曲最早是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义勇军高唱的一支革命军歌,1879年第三共和国众议院在共和派倡导下通过决议,将《马赛曲》定为国歌。1882年总理弗雷西讷概括了马赛曲对于第三共和国的意义:“马赛曲是祖国的颂歌”,它使人想起“我们父辈的英雄主义行为”,它是“力量的源泉,荣誉的象征”,在1880年至1914年的几十年间共和政府在军队和学校中教法国士兵和学生们唱马赛曲,一时间高昂、雄壮的马赛曲响彻法兰西大地。正如尤金·韦伯所说,“到了19世纪末这支曾属于一个政治派别的好战、革命的歌曲成为了法兰西之歌,它传播的不仅是歌词还有强有力的认同”。

——摘编自顾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期对共和文化的塑造》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电影讲述了流亡到上海的东北青年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1935年伴随电影上映,《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在全国大范围传唱。1938年,丰子恺写道:“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国歌、国徽等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大多数人赞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但有人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歌词存在异议,建议歌词作修改。周恩来认为原歌词可以激励感情,毛泽东也表示“还是原有歌词好”。最后与会者一致赞同不改歌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摘编自刘小兰《<义勇军进行曲>:从抗战最强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马赛曲》诞生和成为国歌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且不必改歌词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歌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摘编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   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1905年,留日学生达8000余人用兵中多为自费。在孙中山发动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时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民国时期,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

——摘编自《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1949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年代,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

——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留学生留学和归国情况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祭祀和纪念是古今中外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祭祀和纪念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国家祭祀体系一般分为大祀、中祀、小祀三个等级,对不同等级官员的祭祀对象、供品、服饰以及乐舞都有严格的规定。正如《礼记·祭统》所言:祭祀的意义就在于“见君臣之义”、“见贵贱之等气”、“见上下之际”。国家祭祀天地、宗庙必须要皇帝主祭,废除郡国祖庙。……自西汉王朝以来,祭孔进入国家祭祀的行列,至唐代成为“国之大祭”,列为国家祭祀要典。唐代开始还将祈雨的祭祀列入郊祭大典。在宋代,王朝政府往往通过赐额或赐号的仪式,把一些影响较大的民间祭祀神抵纳入国家祭祀系统。其它的民间祭祀被视为“淫祀”,而受到严格禁止。

——摘编白邹昌林《中国礼文化》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确定的国家级纪念日

纪念日日期历史由来通过时间
抗战胜利纪念日93194592日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20142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9301949930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日20148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国家宪法日124中国现行宪法在1982124日正式实施20141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4日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公祭日121319371213日日军攻陷南京20142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编自吴唯佳,程思佳,于涛方《中国国家祭祀及国家纪念地传统追溯初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国家祭祀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级纪念日的特点及意义。
2022-04-08更新 | 699次组卷 | 10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北京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下四幅图片见证了近代北京的历史。观察图片后,完成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依次说出以上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用两句话来概括,你怎样认识这段历史?
(2)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图片,为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设计一个解说词:(要求:所写内容包括历史背景、简要过程和主要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国内博览会事业逐渐兴起。1906年,晚清农工商部在京师开设劝工陈列所,“以调取全国工艺出品及天朝产物,供人观览”。稍后,各地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劝业会,陈列本地区精良农工商品,主要有1906年的“天津劝工展览会”和广东商会创设的商品劝工场。1908年江苏农工商务局创办商品陈列所,以振兴实业。1909年,江南商务总局开设江宁商品陈列所,以搜集国内外商品普及工商知识为宗旨。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一次全国性的博览会,参观人数达20万人。

——摘编自魏爱文《清末商品赛会述评》

材料二   1949—1957我国大型展览会统计表

时间名称简介
1949年9月天津工业博览会参展工厂1700余家,展品有8000多种,参观人数约70余万人,初步展示了我国工业的雏形。
1950年12月北京抗美援朝展览会以实物和图片展示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952年2月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全国各省市举办31起,其中21个展览会的观众达1070万人,促进城市工业品下乡和农村土特产的推销。
1954—1956年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巡回展览,共1125万人观看展览。
1957年2月北京全国农业展览会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接待了五十多个国家的六千多名外宾,“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缺吃少穿之说”。
1957年4月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陈列商品12000多种,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共2736人到会洽谈,成交额为538万美元。

——据夏松涛《传承与嬗变:建国初期展览会的发展演进(1949—195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博览会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说明建国初期博览会事业与晚清相比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其意义。
10 .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国歌更是如此。国歌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能反映民族的心声和意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6年,找国清朔政府派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是:“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此曲后来改称《李中堂乐》,算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宣称“立宪”,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峙,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这首歌因不合国情民意,天也没传唱,颁布了仅一个月,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首国歌。

——郑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歌》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清帝国第一首国歌的诞生反映的历史主题,分析清政府以《巩金瓯》作为国歌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危机,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是怎样筑成全民族抗战“新的长城的。
(3)有人说,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请结合材料三的图片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2021-11-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