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C.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
D.“一五”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3年,《人民日报》发文说:“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该文章
A.意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B.标志着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C.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进程D.反映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018-03-01更新 | 78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4 .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将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影响?
(4)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3年2月,中共中央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材料表明把农民“组织起来”主要是为了
A.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B.克服分散经营困难
C.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它实现了(现代中国)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和社员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社员私有的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据此判断,“它”
A.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B.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C.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建国初期某地发行的一张股票。作为史料,该股票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
9 .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一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61岁的原古城老居民郭承志珍藏着一张1956年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发给的“公私合营股票”,上面写着:“兹有照相业私方郭兆仁于1956年1月向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投资,经资产估价定股为人民币四千三百六十元九角七分……由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按季付息,特此凭证,发给投资人郭兆仁”。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
D.新中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