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就此,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
C.“一边倒”政策D.“另起炉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周恩来堪称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物,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周恩来首次提出或阐发的是:
A.一边倒主张
B.求同存异方针
C.不结盟政策
D.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3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过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实行不结盟政策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4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中苏建交B.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不结盟政策的提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54年12月,中国外交部指示驻印尼大使黄镇:对东南亚国家积极进行工作,稳定亚非两洲的和平中立国家,我们应争取参加这次会议。当时中国积极争取参加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D.中共一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2016-11-27更新 | 65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7 .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推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派特务到万隆活动,企图操纵会议。万隆会议上,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地施加各种影响,阴谋破坏会议、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会议发生激烈的争吵,甚至可能不欢而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应该怎么办?

课堂上同学们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学生A:中国不是来受气的。面对这种不公正的礼遇,要进行有力地反击、无情地批驳,来捍卫祖国的尊严。

学生B:随便他们吆喝,不予理睬。


请回答:
(1)上面两位同学的观点你同意吗?为什么?
(2)假如你是中国代表团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2019-10-2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9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香港、澳门回归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5年后,中国先后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等1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由6个增至16个。这表明
A.新中国的外交走向成熟B.打破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日内瓦会议提升了地位D.万隆会议扩大了影响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