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马聚源是以售帽为主的店铺,始建于1817年,是一家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在清末民初时北京城曾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头一句就是”头戴马聚源”,足见其影响力。1949年后,马聚源店走上了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新路。该“新路”是指
A.保护生产,维系企业私有B.接受改造,成为国营企业
C.包产到户,实行按劳分配D.明晰产权,共分企业资产
2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耕织图》是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状况的重要文物。图1、图2为绘制于清朝雍正年间的46幅《耕织图》组图中的两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材料二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简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3)请从材料三的图中任意选取两个年份,概括这两个年份之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如图是画家朱宣咸的作品。作品反映了
A.苏联对“一五”计划给予了大力援助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取得重大成果
C.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D.国民经济已经走出“三年经济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

该漫画
A.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B.彰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C.号召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化建设D.反映了作者认同土地改革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
A.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B.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延安整风运动进行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图反映1952—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这一变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A.经济建设成就突出B.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
C.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D.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探索迫切
2020-01-10更新 | 2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广西玉林、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
A.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B.国家政体的变化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的变革
2019-12-12更新 | 70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广西来宾市高三4月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右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企业( )
A.经营效益的变化B.分配制度的变化
C.生产方式的变化D.所有制性质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A.文章作者极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C.“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D.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01-30更新 | 3276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