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01-30更新 | 3269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
A.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B.国家政体的变化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的变革
2019-12-12更新 | 70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广西来宾市高三4月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018-03-01更新 | 782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图反映1952—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这一变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A.经济建设成就突出B.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
C.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D.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探索迫切
2020-01-10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广西玉林、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

该漫画
A.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B.彰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C.号召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化建设D.反映了作者认同土地改革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使用下列两幅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拟定的研究主题是

陶老三参加互助组                    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
A.参加人民公社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C.群众庆祝企业股份制改造成功D.城乡掀起“大跃进”运动
7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耕织图》是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状况的重要文物。图1、图2为绘制于清朝雍正年间的46幅《耕织图》组图中的两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材料二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简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3)请从材料三的图中任意选取两个年份,概括这两个年份之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
A.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B.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延安整风运动进行中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吃饭问题,实质上是农业和农民问题。旧中国长期不能解决的社会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分配关系,以及与此并存的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为此,共产党在取得革命胜利后,迅速有效地开展了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系列大变革。到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就达3278亿斤,比1949年的2162亿斤增加了48.8%;棉花产量2607万担,比1949年的889万担增加了193.4%。到1957年,全国粮食产量达3910亿斤,棉花产量达3280万担,分别比1952年增长20%、26%.

——摘编自姜传岗、吕明伟《新中国是如何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的》

材料二193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份农村地区调查报告表明:营养不足的儿童,平均每年增加25%。德国作家如此描写当时的美国:“美国农民的人口,约占全国1/4,即有3000万人民,敞衣恶食,无力付债息,更无购买的力量。”19333月,罗斯福说,“挽救农业的办法”“对我国经济的复兴具有明确、肯定的重要性”。通过农业法的实施,美国农业净收入,从1932年的192800万美元,增至1935年的460500万美元。农业品价格与农民购买制造品所付价格之比,从1932年的58%增至1935年的88%。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促进农业发展及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挽救农业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罗斯福时期农业举措的不同之处及共同特征。
2021-06-1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