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3年11月国家银行调整利率后、国营商业放款月息6. 9‰,国营工业定额放款月息4.6‰,超定额放款月息4.8%。私营工业放款为月息9‰到16. 5‰,私营商业放款 为月息13‰到19‰;公私合营工业放款为月息4.8‰到14‰。这一政策
A.适应了变革生产关系的需要B.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
C.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D.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020-06-14更新 | 578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0年国营企业的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8.4%,而私营企业只占31.6%,到1955年国营企业该数值上升到99.2%,私营企业进一步下降到0.8%。这从侧面反映了
A.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B.中国改革照搬苏联模式
C.新的经济基础逐步建立D.“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3 . 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
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干、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问管理制度。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对农业中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B.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铺垫
C.纠正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错误
D.充分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面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反映出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描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
D.再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盛况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截止1953年11月,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已加入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背离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B.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提高了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
D.存在着一些急躁冒进倾向
2018-03-23更新 | 590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列哪些因素推动我国1952—1957年工业发展迅速,超额完成指标
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大跃进“大炼钢铁”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行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9 . 根据下表分析,1953年至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所有制土地经营
1953—1954农民土地所有制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农民土地股份制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高级社,集体经营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私合营。这两个阶段(  )
A.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共同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利用
C.发展目标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
D.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