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一位政治家在评论某事件时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该政治家所指事件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中印结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这次会议
A.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3 . 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
A.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B.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
C.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D.坚持独立自主,冲决两极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者评论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一外交政策时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取得的外交成就有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促成了朝鲜战争的停战
③参加了万隆会议
④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7 .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逢10纪念,也是历史传统。今年(2016年),应在此列的是
A.甲午战争结束B.《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C.雅尔塔会议召开D.三大改造完成
2019-08-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崇明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期末)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某一时期开始推行新的对外政策,新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打造国家安全体系,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参加并推动万隆会议胜利召开
C.中英关系正常化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16-12-13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考模拟卷(一)历史试卷
9 . 周恩来说:“……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下列外交政策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求同存异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D.不结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