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开罗会议D.第26届联大
2 . 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人民日报》对某一会议评论到: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26届联大D.上合组织会议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被誉为新中国“外交之魂”的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7 . 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的地点是
A.中国北京
B.埃及开罗
C.印度新德里
D.印度尼西亚万隆
9 . 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据此判断当时中国代表团出席的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2019-08-2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15年1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10 . 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美国捏造谎言,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地区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大力制造他国对中国的恐惧和怀疑。实际上在这次会议上中国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开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