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中回忆道,印度尼西亚是最早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两国与其他亚非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倡导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万隆精神。万隆精神的核心是(     )
A.求同存异、互助合作B.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某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有意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有效的淡化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化特质,从而避免使中国陷入关于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争论的陷阱。这次会议
A.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B.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密切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5 . “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肉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
A.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力图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D.实践了不结盟运动的政策
7 . 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材料中的“会议”应该是
A.万隆会议B.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C.日内瓦会议D.不结盟首脑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
A.和平共处不称霸
B.求同存异谋发展
C.加强团结不结盟
D.区域互利求合作
9 . 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联合国千年大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何来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我们没有经验,苏联给我们的建议和帮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

——摘编自《师哲回忆录》

材料二   周恩来报告中,把印度等民族独立国家称为“和平中立派”,以同美国的“主战派”和英法等“维持现状派”相区别。其中“和平中立派”曾经是或现在仍是殖民地、附属国,由于同样的历史经历,还有民族同情。特别是亚洲国家,更容易与我们接近。

——《周恩来传》

材料三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黄华回忆录》


(1)材料一提出怎样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包含的内容是否矛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和平中立派”更容易与中国接近?
(3)材料三是在怎样背景下的讲话?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2019-11-0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年高三上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