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22-04-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系,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这些“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包括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国家时间国家
1955.08.01尼泊尔1958.08.25伊拉克
1956.05.03埃及1958.11.01摩洛哥
1956.08.01叙利亚1958.12.20阿尔及利亚
1956.09.24也门1959.02.04苏丹
1957.02.07斯里兰卡1959.10.04几内亚
1958.07.09柬埔寨
A.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
C.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
2020-07-15更新 | 244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4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2016-11-27更新 | 816次组卷 | 5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1955年初,美国加紧在国际舆论上攻击中国,捏造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等。美国此举的直接用意在于
A.破坏万隆会议的召开B.将“冷战”思维引向远东
C.加强对中国的包围封锁D.离间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6 . 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
A.阐述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内涵B.运用了求同存异的东方文化精髓
C.开始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D.体现了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
7 . 下表为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时间建交国家
1955年尼泊尔
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7年斯里兰卡
1958年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9年苏丹、几内亚
A.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1949年至1955年4月,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在亚非,同中国建交的仅5个亚洲国家。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这表明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A.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
B.实现了外交战略根本转变
C.完全摆脱了外交孤立困境
D.意在为重返联合国作准备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对某次重要国际会议,一位美国记者作了这样的报道:“这篇发言最惊人之处就在于它没有闪电惊雷。周恩来用经过仔细挑选的措辞简要说明了共产党中国对这次会议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态度。他也回答了在他之前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攻击。”这位美国记者报道的会议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B.首次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D.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0 .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21周年。以下他参与的重大事件,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领导南昌起义   ②率团出席亚非会议
③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为配合北伐战争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①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