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2019-01-30更新 | 2463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3年11月国家银行调整利率后、国营商业放款月息6. 9‰,国营工业定额放款月息4.6‰,超定额放款月息4.8%。私营工业放款为月息9‰到16. 5‰,私营商业放款 为月息13‰到19‰;公私合营工业放款为月息4.8‰到14‰。这一政策
A.适应了变革生产关系的需要B.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
C.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D.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020-06-14更新 | 581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
A.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B.国家政体的变化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的变革
2019-12-12更新 | 70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年海南省新高考模拟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了44.8%,1953年继续增长。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许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涨的情况,当年国家粮食收购计划有40亿斤未能完成,到1953年这一缺口更是高达87亿斤。这一现象的出现
A.暴露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偏差B.加快了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
C.揭示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性D.反映了国民经济形势的严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为1954年2月画家潘韵的美术作品《春之晨》。这一作品,反映了当时我国

A.农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B.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D.人民公社化运动正在进行
6 . 1956年5月,中共永嘉县委在雄溪乡燎原社进行农业生产产量责任制的试验,由此在中国首创“统一经营、三包到队、定额到丘、责任到户”的责任制,后简称为“包产到户”。1957年夏季,温州地区各县有1000个农业合作社实行了这种办法,但随后受到批判。这种方式
A.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开始变革B.违背了经济规律,是“倒退的做法”
C.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018-03-01更新 | 78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8 . 1950年国营企业的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8.4%,而私营企业只占31.6%,到1955年国营企业该数值上升到99.2%,私营企业进一步下降到0.8%。这从侧面反映了
A.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B.中国改革照搬苏联模式
C.新的经济基础逐步建立D.“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

该漫画
A.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B.彰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C.号召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化建设D.反映了作者认同土地改革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