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某同学试图运用史实解读下图,其中合理的是

新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示意图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甲图B.国民经济调整——乙图
C.“人民公社化运动”——乙图D.经济体制改革——丙图
2 . 1953年12月开始实行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以上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B.提高城乡生活水平
C.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D.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2021-02-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021-01-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长期维持着土地私有制的基本形态,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所有权与极其分散的租佃关系并存的格局。封建土地制度严重束缚了农业生产力,造成旧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新中国改造小农经济的现实目的是
A.引导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B.遏制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C.发展农业生产满足工业化要求D.保障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2021-01-18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严厉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农村人口迁往城市。这主要是为了
A.减轻城市就业压力B.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C.适应人民公社需要D.缩小城乡间的差别
6 . 《票证旧事》中记载:宁宗一(人名)当时小孩子才出生几十天,家中唯一的一把暖瓶被打破,生活极不方便。而一把暖瓶要一年所发全部“工业券”,根本无法购买,只好硬着头皮向邻居暂借,以渡过难关。此后,暖瓶成了他的一种心病,生怕打破,“夜时辰睡觉都变成了大喜、大悲和大惊的梦”,不是梦见买到新暖瓶,就是梦到暖瓶被打破。上述现象可能发生在
A.1919-1949 年B.1949-1956 年C.1956-1976 年D.1978-2008 年
7 . 农民侯永禄在他的《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中写道:“干部们争强好胜,一心想把路井乡高级农业社办成全县最好的社。转为高级社时比较容易,只要大家一句话:“愿意转,全部实行按劳动分红'就行了,性质就成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了。”其描述发生在
A.三大改造时期B.“三年经济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53年,国家工业总产值大约总产量的2/3来自个人拥有的农田,手工业企业和工厂,但到1957年,他们的产量被削减到不足百分之三。这是由于(     
A.优先发展重工业B.生产关系的调整
C.计划经济的确立D.一五计划的施行
2020-12-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1952~1957年中国经济增长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国民收入非农业居民的人均收入农民的人均收入农业产值工业产值
增长率153%26.3%17.1%24.8%128.6%

A.国民经济实现了恢复B.经济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C.经济调整取得了成功D.生产关系变革成效显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如图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哪一行业的改造
A.农业B.畜牧业C.手工业D.资本主义工商业
2020-12-11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