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是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的系统构图


材料二1954年,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产值,已分别占整个非国营工业总产值的53%和33%。1955年下半年,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高潮,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迅速发展为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摘编自王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大生企业的经营特点,并对张謇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及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以来,公田以外,私田开辟日多,官府通过“初税亩”“初租禾”以及“名田” “占田”等措施,实际上承认了私田占有的合法性。秦汉时期的“受田宅”与“名田宅”,以及北魏以来的均田制,都是在“里”这一地区范围内实行的,“里”形式上是地缘组织,实际上仍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天然共同体。唐中叶以后,均田制事实上废止,此后的邻里、乡党组织虽然存在,但已经不再具有授田、还田的功能,而变成单纯的行政组织。但是,个体家庭作为私有者,仍然不能脱离共同体的脐带,于是亲邻就成了私有制的前提与基础。土地买卖、继承都要受到宗族共同体的制约。明清时期,情况又有了新变化。《大明律》“典买田宅”规定:“凡典买田宅不税契者,笞五十,仍追田宅价钱一半入官;不过割者,一亩至五亩笞四十”

民国时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土地私有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新中国成立后从1953年始,政府以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对土地实行集体化改造,彻底解决了自古以来的土地、 税收等各种问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战国至民国时期土地占有的演变特征并分析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土地实行集体化改造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该作品
A.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尚B.歌颂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
C.表达了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期待D.说明妇女成为国家建设主导力量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以来,中国在政治上便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的国家体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思想上也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近代中国在抵御外侮中又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性格……总之,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也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   

     ——摘编自陶文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材料二   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破解中国与欧美工业化先发国家差距拉大的“后发劣势”问题。但当时的新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工业只能生产纱、 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品原煤、原油、钢的产量分别仅为美国的7.34%、0.05%和0.22%。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发展工业却得不到农业、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支撑。就农业而言,1949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的人均产量分别只有208.95公斤、0.82公斤、4.73公斤和5.23公斤。就人力资本而言,1949年中国人口的文盲率高达80%,而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只有20%和3%,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只有11.7万人。不仅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的封锁、禁运也阻碍着新中国的发展。但新中国却克服了一切困难,仅用了近30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对“后发劣势陷阱”的成功突破。

——摘编自郑有贵《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后发劣势的成功破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形成的历史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遭遇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并列举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成功突破“后发劣势陷阱”重要的政治、经济举措。
2020-11-21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材料中的‘退出通道’
A.建立了私营经济体系B.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C.导致了浮夸风的出现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 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材料说明了(     
A.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B.民族资本主义阻碍国民经济恢复
C.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9 . 如图是我国1953年的宣传画,下面标语是“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作用。”这反映了我国
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B.全行业推进合作化运动
C.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D.开始探索生产关系变革
10 . 下图是《人民画报》1956年1月号(第一期)上文章《农业社的竞赛》的配图。该内容传递的信息是

A."大跃进” 运动已延伸到农业领域
B.为完成八大的主要任务而努力劳动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激发了建设热情
D.合作化生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020-11-1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