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50年4月,新中国第一部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该法律的颁布
A.树立了女性在社会上的主导地位B.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遵循新中国宪法的人民民主原则D.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2021-12-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五四宪法”的制定不仅借鉴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宪经验,而且也充分吸收了西方国家宪法中的先进思想,与此同时,"五四宪法”充分总结和考虑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并且结合当时过渡时期的特殊国情,吸收外国经验,以世界性的眼光确立了中国式的风格。据此可知,“五四宪法”的制定
A.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B.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宪先河
C.彰显了制宪主体的广泛性特征D.坚持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
2021-09-19更新 | 423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3 . “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据此可知,“这个宪法”(  )
A.指的是《共同纲领》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D.表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4 . 我国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制定。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布委员长会议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广泛征求意见。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增加以网络的方式征求意见。这一发展过程
A.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2021-04-01更新 | 1048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联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清)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接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人民版教材·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人民版教材·必修第一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则材料体现的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材料一合材料二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及其性质。
2021-01-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盘锦高中、本溪高中等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1954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提出后的几个月里,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召开七次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和修改。全国各界共有1.5亿多人参加宪法草案的讨论,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说明1954年宪法
A.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是新中国直接民主制度的产物
C.得益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其制定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7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7-08-29更新 | 1286次组卷 | 42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C卷)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