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20年4月24日倾力打造的名为“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该展览纪念的科技成就让中国
A.成功步入航天时代B.尖端科技领先美苏
C.国防能力大大增强D.打破大国的核垄断
2021-01-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科技档案的外在发展角度看,宋代的科技档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两宋时期达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巅峰状态。宋元时期重要的科技档案,基本以农业档案、医学档案、天文学档案、数学档案、地理地图档案、水文档案、手工业档案、建筑工程档案等八个门类作为基本体系。从科技档案的载录形式看,宋代的科技档案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文书档案的形式出现的,其中以奏议类档案最为繁多。

——摘编自高雪华、王云庆《宋代科技档案的特点》

材料二   1962年2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广州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制定了《十年科学发展规划(1963-197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颁布后,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利用苏联提供的关于研究性反应堆、核燃料工厂以及试验场设计方面的初步资料和从国外公开的文献中获得的初步知识,开始了自己的独立探索。《规划》吸取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面赶超”的教训,对于20世纪50年代的“全面赶超”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早在1958年,《人民日报》就发表评论:“只重视发明创造、不重视推广的现象,以及只埋头钻研,不重视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就这些问题,《规划》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比如鼓励研究机构自己办车间、办工厂。

——摘编自崔永华《当代中国重大科技规划制定与实施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档案发展到巅峰的原因及宋代科技档案反映的科技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十年科学发展规划(1963―1972年)》所体现的战略思想,并指出这十年期间我国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我国科技发展中得到的认识。
3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等科学家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批批青年人,风餐露宿,不计得失,甚至不惧放射物污染而缩短生命,最终铸造成了“两弹”。这主要反映出
A.中央政府对科技投入的不足B.科技飞跃推动了中国崛起
C.“科教兴国”战略的显著成效D.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精神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最大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曾多次给予中国核威胁。在朝鲜战争、台海危机、珍宝岛冲突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中国的上空经常战云密布,中国多次承受着挨原子弹袭击的风险。面对威胁,中国共产党毫不妥协、畏缩,最终研制出了自己的核武器。

材料三 在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四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5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材料五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 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自主研制原子弹成功的原因。
(2)依据材料四,指出1956~2010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国家地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020-12-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班)
5 . 按照国务院签发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 800万千瓦。据悉,目前中国运行核电机组21台,装机容量1 902万千瓦,在建的核电机组有27台,装机容量2 953万千瓦,在全世界在建机组数排第一位。下列有关我国发展原子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956年,我国把原子能列入全国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B.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84年,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
D.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
2020-12-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班)
6 . 导弹、原子弹的成功研制,使一个多世纪以来被压抑的民族自尊随之释放,也为中美联手遏制苏联奠定了基础。这实际上说明我国
A.外交孤立状况被打破B.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
C.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D.已成功登上世界舞台
7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西部地区上空升起了第一朵“蘑菇云”。它表明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D.“银河一I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8 .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仅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外留学生和学者总数的一半。这说明新中国
A.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B.文化工作报酬优渥
C.淡化科学领域意识形态D.建设人才资源充足
2020-09-06更新 | 1224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0 .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为了使祖国的国防强大起来而无私奉献了一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的重大成就是
A.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B.首次成功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两弹一星”研制成功D.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