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抗美援朝
背景朝鲜内战、美国武装干涉、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结果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__
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_____,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2022-09-2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 .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1)背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千疮百孔,财政困难。
②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_____,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2)目的:制止_____制造的市场混乱;从根本上稳定物价。
(3)措施
①党和政府采取经济措施和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_____”和“_____”。
②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_____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4)结果
①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2022-09-2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勇、勤劳的中国工人和农民,创造了中华历史和文明。但在旧中国,他们被剥夺了享受文化和教育的权力。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使工人农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也取得了享受各级正规教育的权力。所以,教育向工农开门,积极开展工农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的政治任务。《共同纲领》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1949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指出∶"学校要为工农子女和工农肯年开门。创办人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培养建设人才。大办工人补习教育”。

当时就决定先办工农速成中学,使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先用三—四年时间,将文化程度提高到相当于中学的水平,然后再升入大学。工农速走中学的招生对象是∶参加革命工作三年以上的工农干部或有三年以上工龄的产业工人,具有相当于高级小学毕业文化程度,年龄在18——35岁,身体健康者。1950年12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1951年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施行《工农速成中学暂行实施办法》,对学制、课程、教学计划、组织编制、经费等作了具体规定。1952年教育部总结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的经验,为了迅速培养国家建设干部和保证教学质量,于当年颁布了《关于工农速成中学附设于高等学校的决定》和《工农速成中学分类教学计划》,这样工农速成中学学生毕业后一般即可直接升入本高等学校继续学习。

——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6卷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教育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概括新中国落实这一教育方针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11-27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9年,中央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1992年,党中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方面协调发展”。2020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01.6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7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

——摘编自王正坤《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和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变化,并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启示。
2022-09-22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5 . 初步实践
平反冤假错案原则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
表现对改革开放前的冤假错案和政策予以纠正
正确
评价
历史
标志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修订
宪法
背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
内容____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2022-09-2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6 . 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夏至1952年底。
(2)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制度之下,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过程
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法》。
②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4)意义
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_____得到大解放。
②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扫除了障碍。
2022-09-2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7 . 肃清反革命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_____地区。
(2)措施: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022-09-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8 . 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
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内容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影响①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全党____运动和全国____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2022-09-2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9 . 经济上——土地改革与稳定物价
(1)土地改革
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大量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概况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法》。
②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意义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②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扫除了障碍

(2)稳定物价
背景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②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巩固人民政权
举措“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意义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2022-09-2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10 . 尼克松政府在外交上推行均势政策,例如“逐步结束越南战争,在海外驻军方面加强‘欧洲第一’的方针”、“缓和与苏联的关系”、“利用同中国接近来对付苏联”等。“均势政策”其背景
A.尼克松主义的推行B.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
C.欧洲联盟的建立D.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