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业总产值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
1949466326140
1952810461349
19571241537704

——整理自柳随年、吴群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

材料二 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1959年比上年下降13.6%,1960年又比上年下降12.6%。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2亿吨降至1960年的1.435亿吨。1965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并有所发展,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2235化元。统计表明,从1979年到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递增9.04%,1992年达到24379亿元,国民收入达到20223亿元。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总的经济实カ有了显著的增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摘编自齐海鹏、孙文学《中国财政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92年经济发展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9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8人“共和国勋章”。其中一位就是30年末回家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一黄旭华。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试航。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当时34岁的黄旭华成为“核潜艇总体设计组”重要成员,科研人员没有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零开始。他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197012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中国成为继关、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1988年初,64岁的黄旭华亲自参加核潜艇极限深潜航试验,他是全世界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最终,“404”艇抵达水下极限深度,成功完成预定的深潜试验。2003年,黄旭华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核潜艇研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旭华在2013年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原因。
3 .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4 .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0-11-18更新 | 207次组卷 | 6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6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7 . 【新中国的经济】

材料一   1949年底,国家接收的企业和产业计有:国民党政府“四行两局一库”系统和省市地方银行系统的银行2400多家,官商合办银行中的官股:交通部、招商局等所属的全部交通运输业;十几家垄断性质的贸易公司;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兵工后勤系统等所属工矿企业2858个。据统计,当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中,国营工业占到80.7%。

——据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材料二   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总值工业建筑业总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
1952679.0346.0141.8119.822.0191.229.070.1119
19561029.0447.9280.7224.756.0300.446.0115.3166
19571069.3433.9317.0271.046.0318.449.0116.1168
19601457.5343.8648.2568.280.0465.5104.0120.3218
19651717.2656.9602.2546.555.7458.177.4104.6240
19762961.5975.71337.21204.6132.6648.6147.1134.4318
19794062.61270.21913.51769.7143.8878.9193.7200.9419
19847208.12316.13105.72789.0316.71786.3338.5363.5695
199226923.55866.611699.510284.51415.09357.41689.02405.02311
2002120332.716537.053896.847431.36465.549898.97492.99995.49398

——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新中国六十五年数据表》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性质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的经济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021-02-04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对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建设方针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要求各项建设事业不分轻重缓急地齐头并进的倾向,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二   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跃进”计划并报告了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采取怎样的工业化途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采取这种工业化途径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0-09-0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 . 新中国的外交发展旗帜鲜明地体现了主权国家外交围绕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   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也约定苏联在1952年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3亿美元的建设贷款。

——摘编自【日】中岛岭雄《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自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加拿大1970年10月13日意大利1970年11月6日
奥地利1971年5月28日比利时1971年10月25日
冰岛1971年12月8日英国1972年3月13日
荷兰1972年5月18日联邦德国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1972年12月21日新西兰1972年12月22日
西班牙1973年3月9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在这种外交方针的指导下,我国选择了与苏联建立新型外交友好结盟,试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显著突破的几件大事,并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2020-09-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中的“美国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到了我国哪些政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